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去与现在——“做牧歌遥远的倾听者”

(2023-12-28 09:11:05)

过去与现在——“做牧歌遥远的倾听者”

新浪读书:故事发生在《晚安玫瑰》的主人公赵小娥25岁时。你25岁时候跟她有什么异同点么?

迟子建:我与赵小娥的25岁,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在她们那个年龄时,还是满怀理想的;而如今25岁的人,种种原因吧,怀抱理想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者说,理想的属性发生改变了。对物质的追求,压倒了对精神的追求。而当一个时代不能给大多的年轻人以理想的时候,我们精神的贫瘠可想而知了。

新浪读书:书中的三个女性角色,她们身上有没有你的自我投射在里面?

迟子建:她们只是作品中的人物啊——她们三个是那么的不同。如果说有情感投射,那么我更欣赏吉莲娜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新浪读书:这部小说的背景完全放在当代都市哈尔滨。您对北极村的爱,和对哈尔滨的爱,肯定是不同的。《晚安玫瑰》里面有很多对马迭尔宾馆、犹太会堂这样很详尽的描述,也有对现在哈尔滨环境的抱怨。如果给你一个选择可以回到原来的哈尔滨,你会回到过去么?

迟子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谁能够回到过去呢。即便我写《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无限迷恋笔下那个鄂温克部落,但我也清楚,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就像遥远的牧歌一样。你不会是牧歌的真正创作者,只能做个遥远的倾听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