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发给我的,觉得挺有意思

(2011-02-28 17:19: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咨询偶得

梁秀摘录

 

一位英国老师写的:

因为看许倬云的书,因为许倬云几次提到王小波,所以又开始翻翻王小波的文字。直到读到这句话,才真正开始钦佩这个人。(尽管我只知道他成名很早)

“有些话仿佛永远讲不出口,仅仅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它的话讲了出来。因此这些话就成了心底的暗流,形不成文字,也形不成话语,甚至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思路——它就变成了郁结的混沌。”

因为这句话,太贴切地解释了我之前关于中国人的“自我”发展的困惑。

比如出国之后,当导师问我,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居然会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出任何话语来回应。不过我绝不相信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因为如果我真不知道我要什么,我不会读书至今,也不会有机会读博到今日的出国学习。但是那一刹那,我又真的是很空白empty。

问过好几个老外分析师,他们也都说中国的被分析者似乎都有这种emptyness的感觉。所以让我开始好奇,我们中国式的Self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王小波的这段文字,刚刚好地说明了这个真相之一:

那就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用各种方式把与“我”与“私”有关的东西牢牢地焊在了耻辱柱上,从儒家倡“仁”、佛教大呼要“无我”,到“大公无私”以及文革中的“狠斗私字一闪念”,因此“我要”、“我渴望”、“我希望”这类与人的本能或欲望相关联的东西,就成了心底的暗流,在很多人的心里,形不成文字,也形不成话语,变成了“郁结的混沌”!!!这就是我所体验到的那种“空白”。

也正因为其“空白”,是一种“郁结的混沌”状态,表现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中国官场上的众生相:唱廉政越响的官却在行越贪婪之事。我曾经纳闷的这些人怎么就形成了两套道德系统: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而且互不冲突,现在发现可能不一定是两套系统。而是这种“私”在某种文化氛围之下,变成的暗流越深,越不自知,反而越贪婪,越难以遏制。这正是中国人为什么事实上会“攀比”和“弱肉强食”得极其无序的心理根源之一。

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发展正今,所发现的一个道理就是,欲望,越能自知,也就越能自控。说白了,当欲望都能摊到桌面上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社会有序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