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遇申荷永

(2010-11-29 21:25: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文集

 李敏

    八月份听申的沙盘游戏,还写了篇文章《遇见申荷永》,文章最后说的是对游戏的还不领悟,觉得对不起老师,焦虑地说一定要好好看书,体会其中深意,结果两个月一个字没看,觉得那个沙盘离我好远。十月份,老师又来了,我仿佛从冬眠中刚刚苏醒,心里又是焦急,又是内疚,还有抱怨:“这么急又来了!”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回家恶补上次的课程。我没明白为什么自己还要继续这门自己基本听不懂的课程。


    没想到这次更玄虚,老申大谈易经,八卦,五行,时不时奉献国内外神话和传说。我翻着上次的笔记,疯狂地跟在老师后面跑。眼角扫去,有些人的头点得象拨浪鼓一样,有的好象依然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是时懂时惑,有些仿佛直通胸口,有的又好象在脑子里转了半天也沉不到心里。

    不过,慢慢的倒也打开了。也许是因为最近由着性子做了些傻事,一直把一颗心拿出来晾着,幸福过,也极痛过。现在暂时还收不回来,就索性闭起脑门上的眼珠子,用心去辨认那些沙子和沙具,去体会那些人类历史上的象征,有些还是有感觉的。


    最感动的是老师讲到一个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他第一次咨询时就挑战老师:“A”是什么象征,老师说象箭,象上天天堂,这位老兄不依不饶:那么“A”倒过来呢?老师傻掉。跑去督导。督导说:“他发神经病,你也发啊?根本不用理他。”不过老申决定第二次的咨询还是从这个问题开始并诚实坦白困惑。病人最后揭晓:那是牛头星。(A倒过来不就是牛头的样子吗?)其实就是北斗星,原来病人以前在家中的阳台上是可以看到北斗星的,他觉得那就是他的希望和目标,后来有一天,前面造了更高的房子,星星被挡住了,看不到了。对别人只是一颗星星,在他就是希望看不到了,他的抑郁症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老师说:“当时他就把手那么一比划,说:‘我就这样看不到它了。’那一刻,我被感动了。也真正理解了他。”我听着,眼眶湿了。因为在我的生命中,也有过那种信心和希望被遮挡的感觉,那种绝望.......说不出,也无处可说。

    一个朋友说:“秘密就是等着在适当的时候被人发现。”哪怕就是一个我们平时避尤不及的疯子,也有他心中的痛和无奈,等着被人了解。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哪怕自己尊重、崇敬的人说不要跟着发神经啊,依然能够平着心,听从自己的心,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呢?老师说:“以诚相对是最重要的,技术并不是很重要的。”
    书上说:人的心灵都渴望交往。每个人都暗暗地、极度渴望被理解——希望自己的独特性、整体性以及自己的脆弱能被人认可。我们这些心理咨询师,无德无能,如果能稍微分点理解的努力给对面的那个人,也许就是很大的功德了。那我的诚恳在哪里?

    
    上课时想起以前看的三毛的书,三毛在撒哈拉时,曾经依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一些小石头上画过画,喜欢的要死,很郑重的供在家里,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后来被喜欢的朋友拿走了,再寻不来了,三毛狂哭,伤心很久。当时看时,只是喜欢她的纯,但体会不到她的痛。现在当然也体会不到,只是觉得也许她就象荣格一样,通过石头,和自己的内心接上号了。世界的本质是个空,每个人都会有一天面对这种无所依持的空,如果在这空中,可以找到自己,仿佛黑夜中握到的一双手,终于能告诉自己——这下可以回家了。


    如果面对三毛,还是不知道怎么劝她不哭,但知道了她为什么哭。以前劝人,全是想立竿见影的,“要坚强!要成为自己!”今天老师说:“当一个病人生病的时候,她就是一只虫子,你和她说蝴蝶是没有用的。”虫子会变蝴蝶的,但此刻对她说这个是无意义的,她看不到,重要的是蹲下来,和她熬过虫子的卑微和眼泪。


    很久以来,学了很多心理学的技术,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到头来倒有些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学了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带来幸福吗?我没看出来。经常是听大师讲时,完全投入,仿佛看到了一切,看懂了一切,一转身,面对生活,又觉得有点牛头配马嘴,使不上劲的尴尬。脆弱的时候,还是脆弱。这是一直的问题。


    中午看云南画家的画展,有些抽象画看都看不懂,一幅画里,一会是马,一会是荷花,一会是女性的身体。突然想,这不就象沙盘,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出来了吗?不同的只是画布和沙子。如果旁边有个好心人,就是治疗,如果没有,就是自己对自己说的话了。这样想来,人生不只是心理学,也不只心理学能拯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启发和暗示,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真诚面对的耐心。就象申荷永说的:“生活是个大的沙盘,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供我们学习的,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总算写完,这篇文章,且充上课笔记,支离破碎,给老师一阅,权当学生应尽的义务了,也同时是对自己做的一个手势,告别一些东西,迎来另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