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雄伟
反移情的概念由弗洛伊德于1910年在《精神分析治疗未来展望》一文中首次提出。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反移情类似移情的一种现象,是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被病人唤起的指向病人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是由治疗师自身潜意识的冲突所决定的,也是不恰当的,类似病人对医生的移情反应。在精神分析的发展对程中,这一概念的含义有所变化,反移情不仅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由自身潜意识的冲突所决定的对病人不恰当的情感反应,也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被病人唤起的所有情感反应。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反移情:
一、打破传统习惯,勇于直面自已的情感体验
要认识到治疗师也是人,也有自已的七情六欲。尽管医学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对病人应该一视同仁,应当尊重和同情每一个病人,并热情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视病人为亲人,但这不是说,我们内心对每个病人的感受都是千篇一律。可以直接问自已,面对来诊的病人,自已感觉是什么?是喜欢、同情、可怜?还是厌烦、讨厌、鄙视、憎恨、惧怕?不要考虑这种感觉是否符合医学道德规范的要求,而是要把自已有什么样真实情感体验与医德是否高尚区别开来。此时此刻我们要问的是,你“是”什么感觉。面对一个衣着袒露的年轻、漂亮、苗条的女病人,你是什么感觉?面对一个身材庞大,衣着不整,举止粗鲁且口吃不清的女病人,你的感觉又是什么?这种撇开医学道德规范的直接感受就是我们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对这个病人的反移情。
二、借助良好的治疗设置来发现自已的反移情
心理治疗设置就好比是一个框架,并以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病人的行为都正好与这个框架符合为“正常值”。借助这个框架和可供比较的“正常值”,治疗师就有一个灵敏的、可比较的、甚至是量化了的检验工具。治疗师可以较为容易地观察和感受到,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所发生的行为尤其是治疗师自已的行为是否与这个框架相吻合?是超出这个框架?还是没有满足这个框架?是在哪个方面超出或不足?其超出或不足的程度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等,由此可以判断自已的反移情。以下几点是在治疗中最常发生,但也是最容易为治疗师所忽视的现象。但也恰恰是这些现象最有助于治疗师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1、通过与治疗时间有关的现象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1)病人迟到:到了约定的时间,但是病人迟迟没有出现,此时便可问自已:你希望病人很快出现吗?你为病人的迟到感到气愤吗?你在等待的过程中猜测病人是否出什么事了吗?如果病人一直未来,你是感到轻松?还是感到若有所失?
(2)治疗师迟到或忘记了预约时间。治疗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向病人道歉,更重要的是问问自已,迟到或失约的原因是什么?迟到或失约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没有“确实难以避免”的原因,那就提示在潜意识中治疗师不想和病人会面或正设法回避病人。治疗师不要轻易放过对自已的这种反移情分析。尽管这种分析的结果有时会使治疗师感到难堪,但这有利于找出问题的症结。
(3)治疗师感到治疗时间特别长或特别短。前者提示治疗师可能已处于迷惑状态,或治疗师已经出现负性反移情。后者提示治疗师为病人叙述的所打动,或者治疗师出现了正性反移情,或者治疗师的解释使病人得以修通。
(4)每次治疗是否经常超过规定的时间。临床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到了一次治疗的结束时间,但病人全无离去的意思。遇到此种情况,治疗师应当体察自已的感觉:自已是否察觉到已到了该结束的时间?自已是真的仍在聚精会神地听病人的叙述?还是只是出于礼貌,做做样子应付病人?自已是希望病人继续说下去?还是希望病人立即停止叙述?自已是希望病人继续留下一会?还是希望病人尽快离开?治疗师也应当询问自已,这样情况是偶然的还是经常的?是病人的原因?还是治疗师自已的原因?为什么病人总是在接近治结束时谈及令治疗师感兴趣的事?拖延治疗究竟是谁能从其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是治疗师自已有内疚感,希望通过延长治疗时间来对病人做些弥补,还是因为担心如果不让病人说下去病人就会不满;注意以上问题产进行认真的分析,治疗师就不难从中发现病人的移情和自已的反移情。
2、通过付费问题观察自已的反移情
(1)自已是否有为病降低收费标准或有容忍病人不交费的情况。如果有,是觉得病人经济困难(同情病人的表现)?还是不好意思叫病人交费(治疗关系的界线模糊的表现)?还是回避让病人交费的话题(内疚感或对病人恐惧)?
(2)是否把病人作为免费治疗病人。此时要问自已的动机是什么。是同情该病人?喜欢该病人?还是想利用该病人(如做试验)?获得其他好处?让别人尊敬自已?
(3)是否和病人达成某种默契,允许病人以物品代替交费。此时,在治疗师的心目中自已和病人已经是朋友关系了。
3、通过自已对病人违反设置行为的反应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1)病人要求更改具体治疗时间或频度时治疗师是什么反应?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时自已内心的体验是什么?
(2)当接到病人在非治疗期间给自已打的电话时,自已是什么反应?是挺乐意?还是很厌烦?
(3)当病人邀请自已时,自已采取什么态度?
(4)病人是否给治疗师送礼?送什么?自已是什么态度以及如何处理礼品的?
4、通过观察自已在具体治疗时间以外的不为人注意的行为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1)每次治疗前自已做了哪些准备。如是否早早来到治疗室等候?是否刻意将治疗室整理一下?是把两个沙发之间的距离调近还是调远?是否特别注意自已的发型和服饰?是在脑子里回忆病人的病情?还是需要匆匆浏览治疗的记录?
(2)治疗结束治疗师做些什么。病人离去后,治疗师是立即出门去做其他事,而是独自留在治疗室里?是在沉思?还是觉得像是卸下沉重的盔甲乘机喘口气?
(3)两次治疗间期里是否还思考与病人有关的问题。考虑哪些病人的问题?考虑哪些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使自已想起了这些问题?自已有哪些感受?与此对应的是:是否从未考虑过某位病人?为什么?
(4)自已是否做涉及与病人有关的梦?具体梦境是什么?
5、通过冶疗过程中治疗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应留心注意,治疗初期医患关系如何?是如何发展的?目前医患关系如何?是对立、协作还是互相彬彬有礼?
三、借助督导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由于反移情含有治疗师自已潜意识中尚未解决好的情结或冲突的成分,治疗师自已有时会在某种情况下无法察觉自已的反移情,或虽已察觉了自已的情感体验,但却不知道自已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体验时,提示,治疗师此时应及时得到他人的督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