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动物的分类各各要标出“益”与“害”来,正像幼儿把人分成好的坏的一样。所谓“益”与“害”者,纯然是站在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上,且只看到近前的和局部的利害。这种分类常常给人以误导,似乎“益”者可加以保护,而“害”者可以格杀勿论。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其生存的必然与价值,世间万类彼此依存、互利共生,形成完整而严密的生态体系,每一物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链条,每一链条的却失都可能造成生物链的断裂,殃及上下游物种的生存。遥想称霸世界的恐龙,以其庞大的族群、覆盖海陆空全方位的强大攻势,对食物的海量索取,最终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及其赖以生存的食物链的迅速消亡,或许这才是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吧!现代人连称霸海洋的鲨鱼都可以恣意捕杀,狮虎猛兽如囊中探物,只有天上的龙和传说中的凤凰不曾捕获,倘若迷途不返,重演恐龙的故事恐不是危言耸听吧!
动物是人类的亲戚,灵长目是人类的近亲,所有的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曾经和动物生息在一起,随着智力的发达和工具的改进,人类具备了对其他动物生杀予夺的能力,动物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小的时候,农村时常有狼、狐狸和黄鼬等野生动物出没,偏远的山村甚至还有虎豹,随着城乡的扩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早已退缩到遥远的深山老林里,而难以见到它们的踪迹了。
http://s5/middle/63b0a61ct94acfdfc10a4&690
日本人血海捕鲸(网络图片)
除了捕杀,还有虐待、豢养和驯化,大量的猫狗进入城市,最终沦为成群的流浪猫、野狗;鸟儿终生关在笼中,锁住了美妙自在的歌喉;驯化的老虎、大象和蟒蛇在为人类义演;最可怜那世代豢养的猪鸡牛羊,在现代饲料喂养下,三五个月即进入刀俎之间,成为人类的速生的廉价食品。
我常想,维系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不只是科学,更重要的是人类道德水准的提升,倘若背离了道德的轨道,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变为人类的灾难,因此,人类越是强大,越应当有一颗博爱万物的仁人之心,与整个自然界和谐相处,对动物悉心救助,而不是为满足一己之私利而强取豪夺,如此,世间万物才得以和平共处,而人类也才能长久繁荣。
我尝求古仁人之心,确有异于今人之处。在《板桥家书》中我看到了郑板桥先生博大的胸怀:“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帝赤心之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地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以托命乎!”板桥所说“天地生物”并无“益”与“害”之分,他甚至强调“天既生有凤凰灵芝仙草五谷花实矣,而蛇、虎、蜂、蒺藜、萧艾之属,即与之俱生而并茂,而亦不害其为天之仁。”他老人家十分爱鸟,但从不笼养之,他爱鸟的境界足以让笼中养鸟的人无地自容,他以其仁爱之心勾画了一幅人鸟各适其乐的美妙画卷:“所谓不得笼中养鸟,而余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辗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见其扬翚振彩,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忍何如也?”http://s9/middle/63b0a61ct94acffd47798&690
日本人屠宰鲸鱼(网络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