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报:大学校园里遭遇野狼

标签:
教育文化历史 |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
与喧嚣的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一个恬淡安静的心境,有利于读好书和做好研究。所以,世界上的一流大学,特别注重校园的原生态模样和营造田园情调。我先后在美国三所大学读过书,后来也到过不少世界知名大学,现把我的一些观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不种菜是一种缺憾,因为这个大学的别名就叫“农场(The Farm)”,当一回农民是必须的。斯坦福这个地方如果不建大学,肯定是个理想的农场,它是夹在山丘和海湾之间的一大片平阔地。
我说的“种菜”,可不是电脑前用鼠标“玩虚拟”的那种,而是真真切切的“汗滴禾下土”那种。大学管理者能想到给学生分块地种菜,这已经超越了大学的富有和慷慨的范畴了,不能不说这是种很另类的教育理念。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住在学校给有家属的研究生提供的住房区,房屋基本都是两层的。虽然住房区周围有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但学校硬是划出一片地不种草,而给每家每户种地。
地头上有水龙头供水,附近商店里就有各种菜籽、肥料和工具售卖。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蔬菜常年都可以生长。当初想种菜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那时一家三口单靠我的奖学金过活确实很难,加上太太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做工,就想自己种菜总比商店里买的便宜一些,能省一块钱是一块钱。我们开始种菜不久,父母就从国内来看我们,妈妈很会种菜,所以我们一家总有吃不完的菜,还经常送给街坊邻居。
在斯坦福种菜那段时间,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时时萦绕在我的脑子里。那个时候,我经常是一大早或者天快黑的时候才能到菜地忙一阵子,其他时间得上课写论文。虽然种菜是为了省钱,但在客观上,这种体力劳动对我的学习和研究起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种菜的时候,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活跃,不少研究灵感就是在劳作的过程产生出来。此时我才恍然明白,这大概就是学校分地让学生种菜的原因吧。
我到美国就读的第一所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看到这个校园,我立刻想到的是陶渊明的这两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校园处在起伏跌宕的丘陵地带,到处都是深沟险壑,植被基本都是原生态的。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就是在这个校园。校园边上是陡峭山坡,下面就是一望无垠的太平洋。顺着山坡的小路往下走,快接近大海时,就听见轰鸣的大浪拍击石岸的声音。此时此景自然会勾起苏东坡的两句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爱海是人的天性,我在这里学习的第一个学期,经常来这里观海,一次竟看到一群海豚跳进跳出地嬉戏,姿势十分优雅。学校的海洋科学研究所就建立在半山坡上,这确是个研究海洋的理想场所。
在欧美这么多大学里,这个大学在美国西部,难怪在该校学习和生活的人,都富于牛仔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学校1960年建成,在短短的50多年里,有18人获得诺贝尔奖。
山坡跌宕,面向大洋,天天处于大气恢弘的环境中,想必会让人思路开阔,眼界变远。少一点物质气息,多一分原生态韵味和田园气息,肯定有利于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孕育。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书。我第一学期是住在集体宿舍。一天打开大楼的一个侧门出来,就在路旁草丛里看到一只兔子,屁股后面还跟了好几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很悠闲、很快乐。这个地方一天到晚人来人往,可是不耽误兔子们繁衍生息,也不影响它们自在玩耍。它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见了人也不回避。这些兔子都是世世代代这样过来的,不怕人。
第二年太太从纽约过来,我们就搬到了学生公寓楼。搬进去的第一天,我和太太晚上出来散步,月色如水,空气凉爽,颇为惬意。当路过一个大垃圾箱的时候,突然从里边跳出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我大惊失色,慌忙后退几步,因为从小没见过这玩意儿,也不知道它咬不咬人。后来才弄清楚,它就是传说中的獾,中学时在鲁迅的小说中读到过。这种动物加州到处都是,可是在我的家乡早已经绝迹。
我们的宿舍与教学区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路程,中间要经过一个深沟。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回宿舍,天色已经擦黑,途经深沟的路段,看到不远处的灌木丛中闪烁着两颗磷黄色的亮点。我一惊,意识到这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赶紧疾驰而过。
后来我就非常关注沟里灌木丛中的动静。一天,我终于发现了几只体型不大样子似狗的动物,一打听才知道它们是山狼,不主动攻击人,甚至有些怕人,见人就跑开,主要靠捕食野兔为生。这下我才恍然大悟,为啥那个兔妈妈会把它们的家安在学生宿舍旁。
在夜深人静时,常听到山狼的嚎叫,虽然它们的体型小,但嗓门并不低,声音同样瘆人。一天晚上,一只山狼竟然跑到我们楼下,这让我着实有些担心。山狼不敢攻击大人,但它们会不会伤害小孩,这个谁也保不准。我的女儿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所以我总是很小心,幸好我们在那里住了不久就搬走了。
当时,我曾问了在那里住了多年的同学,大都浑然不知周围有山狼存在,他们也太专注学习啦。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拿到硕士学位后,1996年初,我们一家搬到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在这里我参加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据说这是加州大学九个校区中最美的一个,一派田园风光。校园一边是巍巍的青山,另一边紧连着大海,在校园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沙滩上。山与海之间是平阔的原生态草地。我们住的宿舍区,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红瓦白墙,在绿色原野的衬托下,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加州的雨季,这时花草丰茂,低洼地都集满了水。从我的住处到办公室要骑20多分钟的自行车,一路上随处可见鸳鸯戏水,有一种人间美景唯我独赏的感觉。
刚到那里的时候,女儿才五个多月。我们家住在二楼,一天晚上我抱女儿在阳台上看房后的草坪,发现一群獾在蹦蹦跳跳寻觅食物。在夜幕的衬托下,它们两只泛着磷黄色的眼睛特别闪亮,似乎是一对一对的小灯在欢快地舞动。这一幕情景吸引了还不会说话的女儿,每到天黑的时候,她就闹着让我抱上,指着要到阳台去看。这群獾也非常守时,每天都要来这里晃悠一阵子。女儿静静地看着,不哭不叫,我也很享受这种静谧的氛围和特别的情调。
校园里有个大湖,紧连着大海,里边有各色各样的野生水禽。有一种野鸟,体大如鹅,能高飞远走。我经常带着女儿来这里观鸟,就是在这湖边,我教会了女儿第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么多年过去了,女儿那稚嫩的声音还不时回荡在我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