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丹青和吴福祥现在都有点儿找不着北啦。且不说他们文章的学术价值如何,就写作上就有这样那样的低级错误,这反映了他们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也说明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刘丹青会在其《中国语文》文章的序号上用汉字和阿拉伯字母混杂的写法。
吴福祥在引用外国人名时,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汉字音译,括号里注出作者英文名字;一种则是直接用英文名字。这也就是没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人的一种做派,年轻人要引以为戒。此外,吴福祥的文献引用显得草率随意,单《敦煌变文》的出处表示就有三种,一是《敦煌变文校注》,并注明页码;二是《敦煌变文集》,不注页码;三是《敦煌变文集》,注页码。
类似的错误,吴福祥在其《世界汉语教学》的文章中也出现过,同一篇文章在中英文的术语处理上就有两种风格。
同时,国内的语言学刊物也应该负责任一些,你们的刊物不是给某些人办的,而是给整个学界办的。
我就给这两个人做个义务写作辅导员,希望他们为年轻人做个表率,不要太任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