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之前的汉语更像今天的英语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第44讲
 
作者   石毓智
 
   
当今人们对汉语有着严重的误解,有些人认为汉语没有语法,有些人认为汉语即使有语法也是种落后的语法。然而看看历史事实就知道这些论调是多么的荒谬!两千年之前的汉语在一系列重要特征上与今日的英语高度相似,自那时汉语又演化了这么久,我们从中能得出正好相反的结论。同时,也希望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和同学们都认识到,学好古代汉语有利于学好英语。
 
       
很多人都有一段痛苦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咱们中国人被英语折腾得那叫一个苦呀,可以说是苦不堪言。现在不少家长让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就是想让孩子把英语学好。有多少人因为英语而导致学业半途而废,无法继续读书,还有人因为英语不好而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即使大学毕业了,还要面对英语考试,哪一级职称不要英语成绩?不少人考英语要考到五、六十岁。英语可以说是很多人投资最大,收效最小的一门课。多少人的幸福指数因为英语而剧降!更严重的是,英语占用了一个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导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诸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此外,还有一种原因是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差别比较大。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美国遇到不少来自德国的留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准普遍高于中国留学生,你不细听还以为他们是美国人呢。
       
我于2008年到德国参加了一个语言学会议,去的全部是英语专业的教授和博士,德国学者的英语绝对比我们的好。我们很多人不会说德语,在德国即使在大街上遇到家庭妇女,用英语向她们问路,人家都可以用清晰而流利的英语告诉你怎么走。这在中国,即使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北京或者上海,大众的英语水准也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是不是德国人聪明,或者说他们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比我们长?其实都不是,而是德语和英语太相近了,它们同宗同族,而且这两种语言的很多词汇完全相同,语法规则很接近,发音也有对应的规律。德国人学习英语的难度,大概相当于吴方言或者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度。
       
然而,跟现代汉语相比,两千年之前的中国人学习英语会比今天容易得多,因为那时候汉语的一些重要的语法特点非常接近英语。
       
拿最常见的基本句型,古汉语的语序跟今天英语的一样,都是在句子的最后位置用一个语法标记引出一个成分。这样,英语翻译成汉语,或者汉语翻译成英语,不用变换顺序,词汇上一对一翻译就行了。例如:
 
       
一、被动句。
My window was broken by a
child.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二、比较句。
    
Mary is even taller than John.
       
   
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三、地点短语。
    
He is reading newspaper at the library.
       
   
种瓜于长安城东。(史记·萧相国世家)
 
英语表示疑问也与现代汉语不同,它的疑问代词要放在句首,有时候表示否定或者强调也会引起这种语序倒装。咱们现在学英语,掌握这些语序变化是个难点,然而古代的人学英语再自然不过了,那时候的汉语也是疑问代词要从动词之后移到动词之前,否定结构中的代词宾语也要变换语序,强调亦是如此。虽然有所差别,汉语是把它们移到谓语之前,如果有主语的话,则在主语之后,英语则是在主语之前,但是这也不难转换,略作调整就可以了。例如:
  
       
四、 疑问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客何好?(《论语·子罕》)
 
      
五、否定
        
   At no time was war as
imminent as now.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六、强调
        
   Only one more point
will I make.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还有很多方面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接近。在现代汉语里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其间必须用量词来连接。这一点跟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语的数词则是直接修饰名词的,比如one book, three persons等。然而,古汉语跟今日英语的情况是一样的,也没有量词,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汉语的普通量词最早见于汉代,那时只是极为个别的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成员由少到多,直到13世纪左右,量词作为一种语法要求的规则才最后建立。下面是古代汉语数量短语不用量词的例子。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世说新语·任诞》)
 
       
从历时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基本语序对语法标记系统的影响。我们以英语的发展为例来说明这一点。英语原来是SOV型语言,在十五世纪左右最后变成了今天的SVO型语言。与此同时,它的形态标记系统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英语发展成SVO语言之后,语法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原来用形态表示的语法意义逐渐用虚词(functional word)来替换,诸如介词之类的虚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二是逐渐用分析式来表示原来用形态表示的语法范畴,比如用助动词和动词一起表示各种时态。
       
重视语序与重视虚词正是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两条振奋民族自尊心的规律:
 
       
两千年之前的汉语更像今天的英语
   
两千年之后的英语就是今天的汉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