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思维”是中国人想问题、做事情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它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中国人不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搭建各种各样的圈子,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生活有安全感。
圈子思维方式是来自农耕文明。中华民族自古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这决定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人们形成了这种观念:要有粮食吃,必须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要到社会上办事,就必须有自己的圈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圈子思维”,这甚至影响到人们想问题看世界,从而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不容易打开思路。
在中国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在为划定各种各样的圈子,人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小圈子里。圈子多了,墙也多了。人们在为自己划圈子的时候,同时也在构筑各种各样的墙,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人圈进来,同时把外人圈出去。结果就造成了华人的一个特点,对陌生人特别冷漠,因为这些人属于圈子以外的人。欧美人则不同,见陌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显得很热情,因为他们没有中国这种圈子文化。
中国人最喜欢用血缘关系来构筑自己的小圈子。在中国人的思维中,血缘关系就意味着信任、可靠。一个人要办一个企业,要承包一个项目,或者一起到外边闯世界,首先考虑的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合作。一个人创办一家企业,就会想法设法安排自己的亲戚进来,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安插在关键岗位,认为如此可以保自己的天下。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管理大都是宗族式的,由此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圈子的特点是,对内互利互惠,对外则防范排斥。这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