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不好 =  缺乏科学头脑

(2014-08-18 10:41:54)
分类: 教育、科技和创新


——对个人和对国家都是如此

 

        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的Maryam Mirzakhani教授获得今年的菲尔兹奖,她是该奖自1930年设立以来唯一的一位女性获奖者。随后将根据我的观察,随后写一篇详细介绍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的文章,供国人参考借鉴。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在斯坦福学习数学的经历。

       虽然我的专业是人文学科,然而我在数学上的投入甚至比我的专业还多。从读大学起,我就系统地学习各个数学分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时还正式修读了数学系为研究生开设的两门课——《代数拓扑学》和《模糊数学》,并正式参加了他们的闭卷考试,成绩记录在大学的成绩单上,前者的分数为78分,后者为81。这个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上。

        我与斯坦福有两次缘分,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那里读博士,一次是2010-2011在那里学术休假。读学位时迫于学习压力,特别是家里遭遇重大不幸,无暇顾及别的学科。然而这次访学,则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来学习,就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着力最多的就是数学。因为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不多了,所以我特别珍惜,从不缺课,而且都是坐在第一排听课。而我以前读大学时,觉得来日方长,学习浑浑噩噩,时常缺课,而且总是坐在最后几排,躲着老师。不过话又说回来,那时的功课学习确实没意思。

         斯坦福的统计系一直雄冠美国,数学则为全国前三甲。在访学的那一年里,凡是数学系、统计系举办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我几乎是场场不落。除此之外,我还上了数论、群论、现代代数、拓扑几何、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光记的笔记就有一二十本,厚厚一大摞,很有成就感,离开美国时只留了3本课堂笔记作纪念,其他的只好扔了。

         我在去斯坦福访学之前,就打算去系统听些数学课,当时很担心自己的基础不行,再加上是英语教学,很多术语不熟悉,恐怕听不进去,课堂上提不起精神,甚至无法坚持下去。可是到那里开始听课后,情况却与我预料的正好相反,听数学课因为内容都是全新的,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所以听数学课特精神,课堂上精力也特集中。反而听语言学课程,很多内容都似曾相识,反而很容易打瞌睡,精力常常难以集中。

         自从我出道以来,一直尝试把系统的数学思想用来分析探讨语言现象,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多本专著和几十篇论文发表。

         学习是一种探险。如果一个有勇气接触离自己专业领域越远的学科,那么他就会越有可能有创建,收获也就越大。特别是数学,它是科学的语言,探讨真理的工具,一个害怕数学或者数学不好的人就意味着他缺乏一个科学大脑,可以断定他是不可能做好任何科学研究的,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如此。   

 

附:我2011年在斯坦福的现代代数与统计学原理的课堂笔记
数学不好 <wbr>= <wbr> <wbr>缺乏科学头脑

数学不好 <wbr>= <wbr> <wbr>缺乏科学头脑

数学不好 <wbr>= <wbr> <wbr>缺乏科学头脑

数学不好 <wbr>= <wbr> <wbr>缺乏科学头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