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敏的“世界第一论文”为何不敢发表?

(2014-07-09 14:39:00)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国际汉语学界充斥着弄虚作假,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现象。很多人写论文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追逐名利。这种人做学问注定是没有出息的。

 

        1995年威斯康辛举办的国际汉语言学会议上,张敏的论文获得了“青年学者奖”。他的论文是用汉语的方言来印证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很正确。操办这次会议的主要人有张洪明,评委中有王士元、丁邦新、梅祖麟等,当时王士元是在学会中说话最算话的人。

        张敏已经用他的这些方言材料“一鸭二吃”:先是印证了朱德熙先生关于汉语方言正反问句的“英明预测”,不仅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而且还得到了朱先生的高度赞扬。朱先生逢人就夸,说是自己带的博士论文最好的一篇。后又验证了王士元理论的高明,因此在王士元的运作下获得那届青年学者奖。

        张敏如此一篇神博士论文,迄今为止谁见过?在哪里出版了?

        最蹊跷的是,王士元要在自己主编的JCL上发表张敏的这篇获奖论文,主动跟张敏约稿,张敏迟迟不交稿,张敏后来干脆不跟王士元照面。王士元很着急,这么多年难得一篇支持自己理论的文章,就找到当时在国大工作的同事向张敏催稿,张敏还是躲着不送文章。最后,张敏这篇神文就与世隔绝了,它的价值就是获了一个“世界第一”。但是,中学生作文竞赛优胜者还会把文章汇集起来出版。

        按理说,谁都不愿意放过发表论文的机会。如果张敏论文的方言材料是有据的(即不是编造出来的例证),论证可以自圆其说,为何不敢拿出来发表呢?

        我当时也向会议提交了论文,想申请这个奖,然而只获得了参加会议的资格,根本就没有入闱。我这篇论文就是后来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

        这就是汉语学界的怪现象:获得“世界第一名”的论文,不敢拿出来发表;然而我们这些名落孙山的论文则早早已经发表,揭示了汉语的语音构造规律,并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