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中,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中最失败的,远比英语、数学教育的情况糟糕,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上个星期我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主讲者中有全国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学专家,1500多名中学老师来听讲座。
我吃惊地认识到,现在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吟诵记忆古今经典文献上,而且还有专家提倡用方言吟诵诸子百家文献和唐诗宋词,他们的理由是方言更接近唐宋音。这种观点相当有市场,不少语文老师还认为语文教学的正确方法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大声吟诵,先不管三七二十一记住,日后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自己领悟。这是几千年来沿袭的陈旧的读四书五经的模式,而且是被证明极其失败的教育模式。
上述这些状况都有悖于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语言的功能是什么。语言是思维的软件,交际的工具;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思维软件,是中国人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学生如何有效利用汉语这个思维软件,做到清晰、准确表达自己,有效进行有逻辑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学的失败可以从研究生的语文水准看出来。到了这一级别的学生,都是各种考试的胜出者,然而能够有效利用汉语思维的不多,能够写出具有逻辑性的文章者则更是少之又少。语文是每个人教育中投资时间最多的学科之一,效果尚且如此,不能不令人担忧。
当代大学生的两个必备素质为:一是如何接受信息,二是如何批判性思维。语文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整个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迷失了方向。
还有一个相当流行的错误认识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等其他科目的责任,而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要知道,语言能力是比数量能力更加基础的能力,因此一个人必须首先学语言,然后才能学习数学。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行,直接制约着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文学艺术创作只是语言的一种运用形式,而不是语言的本质。现在把语文教成文学课、文化知识普及课,是严重违背了语言的根本职能。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除了字词句的基础语文知识外,还包含着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地理气候等丰富的知识,记住它们本身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说记忆的越多就越好,所有这一切的教学都应该服务于一个目的:让青少年利用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表达,提高自己的智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母语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语言交际。
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的根本变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