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路死于孔子的礼教

(2014-04-29 13:20:07)
分类: 文化、历史与文学


 

        孔子对礼崩乐坏的现实痛心疾首,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然而,礼仪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拘泥于礼,过分讲礼,则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敌对一方很多时候是不讲理的。对孔子忠心耿耿的子路就是死于孔子的礼教。教训啊!

 

        有的时候,孔子看到子路的样子就有点烦。一个人一个性格,一个弟子一个作派。孔子看到别人,没什么反应,但是看到子路的样子,孔子的反感之情溢于言表。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其中几个状态形容词,其确切意思现在很难搞懂了。訚訚,恭顺的样子;行行,坦荡的样子;侃侃,健谈的样子。孔子看到众弟子的群像,粲然一笑。单单对子路说了一句:“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不得好死啊。”当然,孔子这话不是诅咒子路,但是也流露了他内心深处对子路的反感。

        孔子的话是不是应验了呢?一般人认为,孔子的担心后来竟成了事实,他真的不幸而言中。子路后来死在卫国孔悝之乱中,因刚直不挠不知回避而被人杀死。其实导致子路被杀的不是他刚直的性格,而是他太“讲礼仪”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详细记录了子路被杀的过程: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君子死而冠不免)。”说完系好帽子就被砍死了。

        子路勇猛过人,假如他不那么讲究“礼”,不在这个节骨眼上讲究“君子风度”,当帽带被割断帽子掉下来时,不跪下去捡,而是继续战斗,他就不一定被砍成肉酱,最后死的是谁,都还难说。这个“礼”和“君子”就是从他的老师那里学来的。不分场合,太讲究“礼”,太讲究“君子风度”,有时候就是致命的。这是深深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反省的地方!

         服从秩序,尊重权威,对一个社会的稳定有益,然而在有些场合则是致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