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酷”是一种特权

(2013-12-03 23:21:16)
分类: 语文学习与汉语研究


         我大伯父今年已经九十高龄了。他原来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前几年我去西安看他,他问我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个词,叫做“酷”,他不解其意,就去查《康熙字典》,还得不到答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这是来自英语的cool,与我们的“潇洒、漂亮、牛比、与众不同”等相当,但是汉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词与之严格对应。

        那时,我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国,很清楚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在九十年代,美国年轻人口头最常用的两个词是coolcrazy。走在大学校园里,满耳朵都是coolcool, cool……。你周末到外边去了一趟,别人会说cool;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别人会说cool;你的成绩拿了一个A,别人会说cool;甚至你到中餐馆吃了一顿饭,别人也会说cool。你看,咱们中文里边确实还找不到严格与之对应的词汇。

        但是,在十年之前,coolcrazy还只流行在小青年中间,成人一般不说,严肃的学术场合,比如上课啦,学术报告啦,那是绝对听不到的。我2010年到斯坦福访学,呵,这两个词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博士生的课上,教授夸学生的问题提得好,观点有见地,会说This is a cool idea;博士生不赞成某个人的观点,要么是因为它缺乏某种逻辑,要么跟传统的观点出入太大,总之听起来有点儿离谱那一类,常说This paper is crazy

        我想,要不了几年,中国大学的校园里就可听到:“李教授那看法酷毙了。”。但是,有趣的是,英语中的coolcrazy本来成双成对,咱们只引进了一个cool,把“疯狂”还是留给美国人,它与我们传统上的含蓄、中庸文化太不合了。只听说过李扬的“疯狂英语”,不知是自创的还是受crazy的影响,但是结果还是没有疯狂起来。因为学语言跟飙车不一样,不是靠情绪失控就行的。

        在我看来,coolcrazy是最能概括美国年轻人的时尚,他们追求的风度,美国人的学术探索精神,甚至是迪斯尼的动漫,都可以用这两个词概括。迪斯尼的动漫风靡世界,深深吸引了全球的儿童,那么他们的特色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这两个词。

          “酷”这个新义进入汉语没有几年的时间,但是迅速在汉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春晚里的小品明星赵本山、黄宏都用过。受汉语双音化的影响,又说成“酷毙”,经常是“酷毙了、帅呆了”一起连用。如果有人这样夸你,你一定会爽歪歪了。

           这里有个有趣的对比。英语是coolcrazy在一起,汉语则是“酷毙”和“帅呆”共现。这可能反映了中西的文化价值判断不同。英美人看来,要“酷”一把,就得放开自己,放松自己,让正常人看来自己不正常了,就是说“疯狂”吧。中国人看来,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耍“酷”的,它得有条件,那就是首先得自然条件好,漂亮,有风度,潇洒。一个人长得像小瘪三儿似的,你想酷一酷,没用,在别人看来就是东施效颦,说得难听一点儿,就是跳梁小丑。

           一句话,美国的cool是无条件的,人人都有资格;中国的“酷”是有条件限制的,是少部分人的特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