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说法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说,这是民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一个农历月中,十六日这天月亮是最圆满的。第二个说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位词作者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字叫《十五的月亮》,就是董文华唱火的那首,最后作者得到了16圆稿酬,他拿着汇款单去邮局取款,嘴巴里不停地说着“《十五的月亮》16圆”,突然来了灵感,又写出了另一首歌《十五的月亮16圆》。
不管那种来源,老百姓的理解只有第一种。这种理解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和思维习惯,借此机会向大家普及一个知识。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说法呢?这跟东西方人对于“圆”这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有关。按照词典的说法,“圆”就是“从某一固定中心到周边等距离点的轨迹”。那么,按照这个解释,“圆”这种性质是刚性的,没有程度高低之分。
因为欧几里德几何已经对圆的性质有明确的定义,受其影响,英语的形容词“round”是没有比较级的,也不能受程度词修饰。所以英语中就没有汉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或者“16日的月亮比15日的圆”相应的表达。所以,英语下述句子是不合法的:
*The moon of August 16 is rounder than that of August
15.
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几何学,对“圆”也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所以在汉语中“圆”被认为是可以分出各种程度的,这样才有“十六的月亮最圆”、“十六的月亮比十五圆”、“阿Q画的圈不太圆”等这种说法。
因为受科学知识的影响,欧美人顶多会说:“16日的月亮是圆的,而15日这天的月亮不是圆的”。他们也不会从“哪天的月亮更圆”的角度去想问题。
科学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思维,思维进而影响到语言,结果造成了汉语的“圆”与英语的“round”实际上并不是严格对应,而是有明显差别的。如此就出现了,汉语中的句子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这种现象。
思维的差别导致语言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又会带来思维差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