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语音系统对中国人听力的影响

(2013-07-19 09:28:09)

 

        中国人的耳朵,就像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扔鞋子》中所描写的那位老头。

        时间:大约在冬季;地点:解放前的北平。

        一位老人家一个人住着一栋两层小洋楼。老人住在楼下,楼上空着一个房间。那时候的楼上楼下只是用一层木板隔着,隔音效果很差,楼上稍微有点儿动静,楼下听得震天响。

        一天,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要赁一间房子住。老人家一听,好啊,钱多钱少无所谓,好歹有个人做个伴儿。

        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谈了一个对象,常常深夜十一、二点才回来。回到住处,那兴奋劲儿还没下,嘴巴哼着小调儿,噔、噔、噔上了楼梯,坐在床上,把大皮靴子一脱,“咣当,咣当”两声,左边一只,右边一只,仍在地上。老人家呢,有点儿神经过敏,心脏也不大好,听到这两声鞋子,就像听到两声炸弹一样,老半天睡不着。

        这样过了两三天,老人家实在忍受不了啦,早上上班的时候找到这位年轻人,说:“你搬走吧,我实在受不了啦!你这样晚上回来一闹腾,我一夜都睡不好觉,长期下去,弄出个病来就划不来了。”小伙子一听就急了,连忙道歉:“实在对不起,老大爷。我以后一定改,晚上回来不会再惊动您老人家了。”老人家道:“那行行行,年轻人嘛,改了就好。”

        第二天,年轻人照常上班,晚上又去见了自己心爱的女朋友,块十二点时返回住所。踏着轻快的步子上了楼梯,坐在床上就习惯性地先把右脚的靴子脱下来,哐的一声扔在了地板上。这一声不打紧,让他想起了早上老头那番话。他接下来就轻轻地揭开左边靴子的带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地板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第二天五点多钟的时候,只听见老头在外边咣、咣、咣、咣连声敲门,大声嚷道:“小伙子,说什么今天你得给我搬走。以前听到你扔完两只鞋,我折腾两个小时就睡着了。昨晚我等你扔第二只鞋,一直等到现在都没有合眼。”

        “咣当,咣当”这两声鞋子声,已经在老人家的脑子里形成一个节奏单位,听完以后就放心睡觉了。那么,这天突然只有一声,老人家心里就不安稳,还期待着第二声,结果一夜都没合上眼。

        咱们从小就说汉语的人,耳朵也有点儿像这个《扔鞋子》中的老头。突出表现在,咱们感知外在声音的时候,倾向于把它们听成两个音节的。比如,石头扔在水里,我们听到是“扑通”;天上打雷,我们听到的是“轰隆”;东西掉在地上,我们听到的是“啪嚓”;有人开门,我们听到的是“吱扭”;水滴的声音是“嘀嗒”;泉水的声音是“叮咚”;下雨的声音是“哗啦”;如此等等。“扑通”这类词都叫做象声词。

        我们都会感到,听到的声音是这样的,千真万确,真真切切。那么是不是如此呢?跟英语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会明白了。

 

         扑通~flop, splash                      轰隆~rumble, roll

         嘀嗒~tick                                   啪嚓~crash

         吱扭~creak                                叮咚~tinkle

 

        对同一声音,说汉语和说英语的人感受一点儿都不一样。显然不是,石头落在中国的水池里的声音有别于落在英国水池里,而是各自语言的语音系统影响了听觉。

        咱们感知的外界声音大都是双音节的,都还有声调、声母、韵母,而且两个音节都还遵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比如,轰隆、哗啦、淅沥、玎玲、呼啦、扑棱、出溜等,这些象声词的第二个字的声母都是边音l,它们是不能颠倒顺序的,一旦颠倒成“隆轰、啦哗”,人们一听就知道不像汉语。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字其中一个的声母为边音l,它在象声词中一定排在第二个位置。这些特点都是来自汉语的语音系统,然而现实声音并不一定是如此。所以说,不要那么相信自己的耳朵。

         双音节是汉语最重要的韵律单位,影响的面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