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台人士对繁简字的迷思

(2013-07-17 16:14:04)


         昨天因为看了李敖在复旦大学的讲座,写了一篇华人世界普遍存在的误解,那就是把汉字与汉语混为一谈。今天又看到了新浪《头条新闻》刊登的黄秋生对繁简字的议论,认为大陆采用了简体字,所以断言中华文化在大陆已死。很多网友不同意黄秋生的观点,但是都说不到点子上。

         黄秋生的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相当大一部分港台人士都有这种看法。一到大陆一看报纸、媒体用的是简体字,立刻就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蔑视大陆没文化,谴责共产党割裂华夏文明,厌恶用简体字写的文章,自豪中华文化在港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港台这些人的感觉基本上属于没文化的表现。

 

第一、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书写符号,但是不是语言本身,更不是所记录文化的核心。我在《天下华人不该犯的常识错误》已经详细谈过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第二、由繁体字变成简体字,是同一种书写系统内部的轻度调整,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是把汉字变成了拼音文字。

第三、繁体字和简体字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一致的。即使不一致的,也有严整的对应规律,很容易由繁推到简,也可以由简知繁。我的第一本书是1992年在台湾出版的,需要用繁体书写,我用了2个星期就掌握了繁体字的书写。

第四、繁体字变成简体字,并不是主要因为政权的变迁。很多繁体字确实繁得没有道理,比如表示“刚才”的“才”,繁体字的写法为“纔”,“才”又是个常见的字,每次都得这样写,你说烦不烦?

第五、很多简体字来自繁体字的书写形体,是有理据,有群众基础的,并不是随意的。比如“誰”的左边偏旁,除非写正楷,一般人都不会这样老老实实写“言”,“讠”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

第六、港台人常嘲笑简体字不合理,比如说“爱而无心”,就是因为繁体字中间有个“心”字,即“愛”。这也是成见,其实很多语言表达“爱”这个概念的,都没有“心”这个部分,比如英语的love,中间并没有heart。喜爱直观是汉民族的一种传统思维习惯。

第七、大陆实行的是繁简并行的两套系统,所有古代的重要典籍,大都是用繁体字出版印刷的。大陆的教育一直推行的是“用简识繁”,大学里的古代汉语课程都是繁体字印刷。

第八、简化字也确实有它一定的缺陷,比如部分字区别性特征减弱了。在电脑已经普及,人们不再需要手写的时代,部分恢复区别特征强的繁体字势在必行。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汉字的形体问题。要了解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价值观念、风俗人情等等。从这些方面考虑,港台所保留的都是些非常边缘的中华文化,南洋这一代的华人保留的就更少了。要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那还是得到创造这个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去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