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东汉大经学家郑玄不仅自己的学问大,而且要求自家的丫鬟也得读书。有一天郑玄让一个婢女去做一件事情,结果让他很不满意,说要揍她一顿。那婢女觉得冤枉,还要在那里辩解,郑玄更生气了,让人把她拖到池塘里。这个郑老头真不是东西!过了一会被另一婢女看到,就问:“胡为乎泥中?”此婢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原文如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两个婢女的一问一答,可不同凡响,都是有出处的。“胡为乎泥中”来自《诗经•邶风•式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出自《诗经•邶风•柏舟》。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此时此景用平白直叙的语言来描述,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第一个婢女问:“喂,王小姐,你大热天的,一个人站在泥塘里干什么?”另一个答道:“郑玄那死老头子,不知在哪里受了气,我去跟他说事,他把一口恶气沙在我身上。”那么,这幕情景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上中。所以妙用古诗,不仅显得文雅,而且有利于传播,这两位婢女虽然没有留下名姓,但是她们的聪慧一直影响到今天。
本来可以引发一场激烈冲突的事件,用这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