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经验告诉我,要解释一种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哪种假设能让所有相关现象变得合理自然,那么它就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把贝志诚当做嫌疑人,诸多重大疑点就可以迎刃而解。
朱令案中有两件大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忽悠了:一是贝志诚发起的“国际大救援”,二是贝志诚让朱令同宿舍同学翻译邮件。其实,这两事情既不是贝志诚“英雄救美”,也不是他不懂英语真的需要求救。那么,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根据协和医院的记录,主治医师李舜伟在朱令刚入院时就怀疑是铊中毒,并向清华大学求证朱令是否接触过铊。这个发生在3月9日,并记录在病历上。要清楚,贝志诚向朱令父亲要到病例复印后,于4月10才向外国专家求救。有人说贝志诚做了“无用功”,非也,有用着呢,这是贝志诚出于本能保护。
贝志诚向朱令父亲要病历,并不是真的关切朱令的病情,而是想知道医院是否已经知道朱令是铊中毒。当他获知医院已经朝这个方向调查时,高度地紧张,他不能保证这人命关天的大案没人能破。此时朱令的生死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他向国际求助就是引走大家的注意力,使得人们不会怀疑他。因此就可以解释他在国际求助函中明确指示“这可能是铊中毒”,贝要的根本不是外国专家的诊断,而是自己的作秀效果。
贝志诚这一招很高明,他成功了,迄今为止,还有很多人还被他这一举动所迷惑,还认为这是“英雄救美”的壮举。
再看4月30日贝志诚到清华找朱令同宿舍同学翻译这件事。这一举动就更没有必要了,为什么?其实你只要知道一个英文单词thallium
poisoning (铊中毒)就行了,其他的医疗专业术语根本没有翻译的必要,大夫自然懂,外人懂了也没用。贝志诚为何这样做?
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被大家忽略了。贝志诚写国际求救函的时候,已经知道医院调查朱令是否铊中毒,他的求助函也指明朱令“可能铊中毒”,外国专家根据他的描写也倾向于这样认为。不要说像贝志诚这个高智商的北大学生,就是一个没有见识的农村人也会想到,朱令可能是被人谋杀。那么,此时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保守机密,不惊动凶手,便于警察来破案。可是贝志诚在得知医院有这方面的诊断,极为高调把这件事情张扬出去,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为了自保,引开警察的注意力,让人们从来不怀疑到他身上。
当得知协和医院诊断朱令铊中毒,正常人的反应为,自然想到朱令可能被谋杀,马上想到跟朱令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宿舍同学应该是最具嫌疑的,那么此事首先向朱令这些同学保密,免得打草惊蛇,让凶手有时间消灭证据,增加破案的难度。然而,这一切“不幸”地发生了。
就在贝志诚向“投毒最大嫌疑人”——朱令同宿舍的同学通风报信之后几天,宿舍发生了盗窃案。这是为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