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众思维水准决定大师产生的概率

(2013-05-03 15:33:47)

 

 

         在一般人看来,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少数精英们的事,与大众何干?然而,事实上,不仅有关系,而且干系重大。

         先让我们看一个统计数据。我做了一个简单关于诺贝尔奖的统计,不算文学与和平奖这两项,只考虑科学和经济学奖,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近300所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儒家文化圈里的大学一个也没有。有人会说,且慢,香港中文大学的高昆不是一个吗?然而,算他是有问题的,他获奖的成果是在英国读博士期间做出的,而且获奖时他人也不在香港。

        按照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所有儒家文化圈里的大学都应该排在300名之后,这包括大陆的、香港的、台湾的和新加坡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

        不论是体育、文学、艺术还是科学,一个国家要出大人才,特别是一个杰出人才的群体,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这里讲的“群众基础”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历史传统。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都热爱这一行,看重这一行,认为这是个崇高的事业,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第二、参与意识。大众不光是一个旁观者,还自觉不自觉,不论何时何地,积极参与其中。

         第三、问题库存。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改进这一行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正在等待答案,与此同时不断有新问题出现。

 

        那么,我们普通民众的逻辑分析水准如何?如果不是说很差,也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普通民众”,并没有否认那些受过教育的聪明人的存在,因此不需要人人对号入座。

         既然大众的思维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端人才的培养,就应该明白大师的培养不光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政府的职责之一。美国社会和各地政府在这上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执政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大众的思维水准,以及动手能力。

         讲一个我的观察。美国很多地方都有“儿童发现博物馆”,斯坦福附近的圣荷西市就有一个。里边有适合各种年龄段的项目,从两三岁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比如,里边有让小孩用彩色的纸张和绳子编织东西,通过玩水的游戏知道水的特性,玩空气动力的游戏让小孩知道空气的物理性质,还有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游戏,如何造弓形桥,交通灯的开关变换,急救车、救火车的样品展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年人日常碰到的东西,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的现象事物。别以为这些都是小儿科,这一招可厉害了,人家培养人才从婴儿就开始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能力,熟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的物理机械原理,养成一个科学创造的好奇心,长大以后说不定就是个发明家。

          每到周末,很多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儿童发现博物馆”玩。门票很便宜,一般家庭都不会觉得是一个负担。博物馆的运作主要靠政府补贴。想想我们中国的小孩,一到周末,要么被关在家里做作业,要么去学特长班,诸如美术呀,音乐呀,体育呀,但是要知道,下一代的科学发现发明不会是在这些方面。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政府给群众修了很多休闲娱乐场所,不少都是大手笔。像“儿童发现博物馆”这些益智设施,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只是一种观念。假如各级政府的领导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是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拨款建一个类似的项目,那将惠及一方子弟。

         等到有一天,只有我们的大众关心科学,热爱科学,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那么我们出现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也就不是奢望了。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大师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