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球队对曲艺界的杰出贡献

(2012-05-25 08:16:20)

   2001年的春晚,冯巩和郭冬林合说了一个相声,郭冬林要对现行的各种节目进行改革,用单弦来转播体育节目,用流行歌来播天气预报。郭冬林说到高潮:“只见那个球哎,朝着那个门哎,哎哎哎咿呀哎……。你要问那足球进没进呢,下回转播接着谈。”然后得意地转过脸来问冯巩:“这样全国观众会有什么反应?”冯巩的回答是:“你挨揍是肯定了,揍你个生活不能自理。”

        假如你听到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刚才那个球差点儿没有进。”让你根据这句话判断刚才那个球到底进了没有?”中国体育爱好好者十有八九的人会认为,那个球没有进。为啥?湖南有道菜可以回答,这道菜的名字叫“中国足球”,内容就是臭豆腐炖猪蹄,那真是臭到骨头里去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看了一场中韩比赛,中国队的几次绝佳射门机会,不是射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打到上框上,真让人捶胸顿足,令人惋惜。如果足球规则改一下,射到门框上算得分,估计中国足球队就直接射到大门里去了。

        男足对曲艺界的贡献远大于对体育界贡献,他们虽然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荣誉,但是常常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不少小品、相声都是拿男足开刷。2008年赵本山的春晚节目《火炬手》,刘流问:“什么样的项目令人揪心?”宋丹丹回答:“足球。”刘流又问:“什么样的项目令人最揪心?”宋丹丹回答:“中国足球。”全场暴笑。

        其实,单看上面那句话自身所传递的信息,是无法判断球到底进没有进,关键是看谁说的,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意思。要弄清这个问题,先看相关的现象。

        “差点儿没”如果用在表达积极的、好的事情的动词前边,事情是成了,比如“差点儿没买到”实际上是“买到了”,“差点儿没考上重点高中”实际上是考上了。然而,如果是消极的、不如意的事情,情况就变了,“差点儿没摔倒”是说“没摔倒”,“差点儿没气死”是“没气死”。很有趣吧,同样一个语言形式,表达的效果则迥异,相让发生的就发生,不向让发生的就没有发生,完全随人们的主观爱好而变。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否定词在其中一个情况下失灵了。“差点儿”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差点儿病了”是说“没病”,“差点儿去了美国”是“没有去成”。那么,积极、如意的情况符合规律,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真正特殊的是消极的、不如意的情况,“差点儿”和“没”两个否定词,其中一个失灵,结果还是否定的。

        现在回到上面说的那句话“刚才那个球差点儿没有进”。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要看“进球”对这个人是否有利,也就是看说话者个人想不想让这个球进。设想上海申花队与河南建业队比赛,河南队后卫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前锋凌空一脚射门,突然电视画面中断,后面的情况就不知道了。如果听到河南队的球迷说这句话,球一定进了,但是进得比较玄,球打着左边立柱的内侧弹了进去。然而这话如果是申花队球迷说的,球就没进,球从左上角直捣龙门那一瞬间,被守门员飞身单手托出,把所有申花队的队员和球迷们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否定词失灵的情况还不仅是上面这些。“好不漂亮”是“好漂亮”、“十分漂亮”,“好不热闹”意思是“好热闹”、“十分热闹”,“好不伤心”是“好伤心”、“很伤心”。显然,这里就没有了动词那种规律,不论积极还是消极,如意还是不如意,统统都一样。

        有个无中生有的特例,没有否定词却有了否定的意思。比如“我好容易才把这件事情办妥”,意思是说“做这件事情很不容易”。“不”没有在这里出现,却有了否定的功能。

        “吃了饭”和“没吃饭”的意思正好相反。然而“没”在一些特殊结构中,就变成了年夜饭上的那道凉菜,有它没它都一个样。比如“在结婚之前,他每个周末都到丈母娘家干活”,这句话也可以说成“在没有结婚之前,他每个周末都到丈母娘家干活”。意思基本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可以仿照这种说法造出很多句子,诸如“在来上海之前”和“在没来上海之前”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不长期置身于这种语言中,就很难品味她的奥妙。

                    ——摘自《汉语春秋:说汉语者的知道的那些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