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杰博士商榷
(2012-04-12 13:30:59)
标签:
杂谈 |
与苏杰博士商榷
第一、这种选择性地挑几个副词来统计,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想要结论可靠,应该把所有这些作品的同类词语拿来做全面统计分析。结果很可能是,绝大部分这类词在这些作品中是相同的,而不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毕竟还都是用普通话写作。
第二、按照苏博士的这种方法来统计韩仁均的多篇小说,一定会得出结论:署名韩仁均的小说也不是一个人写的。因为,像“没想到”等这些词,可能出现在韩仁均的这篇作品,而没有出现在另外一篇。显然,这种方法是有很大漏洞的。
第三、即使苏杰博士的分析是事实,充其量也只能说明《三重门》的作者可能不是“韩仁均”,根本无法得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韩寒”。
第四、不同的语言特征的内化程度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它们的判断价值也差别很大。像这种个别的副词的使用,一个人是很容易改变的。我们都不难发现,同样一个人,在某一阶段特别偏爱某个词,经常使用它,可是过了这一阶段可能再也不用它了。也就是说,苏博士选择的这一组词,是内化程度很浅的语言特征,很容易随时间改变,所以用它们来判断作品的作者问题的可靠性非常低。
第五、我在以前的分析中,所选择的是一组内化程度很高的语言特征:叹词、语气词、疑问方式、直接引语方式等。我的结论就是根据这四种特征对有关作品做全面的统计而得出来的。同时,我还列举了15类语言特征。苏博士如果有兴趣,可以用这些特征来分析一下《三重门》与韩仁均前期作品的关系,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