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识演化中的整合占星学
(2010-07-01 22:42:45)
标签:
肯·威尔伯意识演化占星学的发展古典占星心理占星灵魂占星星座 |
分类: 占星杂谈 |
文/女祭司
一、万法简史中的占星学
在西方世界,肯·威尔伯(1949— )被誉为“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有人说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传承的贡献上远远超过了荣格,有人将他和弗洛依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还有人说他是超个人心理学领域的马斯洛。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赞誉其实都不能涵盖威尔伯思想的穿透性和杰出贡献。在西方学术界,威尔伯被视作长青哲学家、整合哲学家,也是公认的超个人心理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整合心理学的开创者,但他博大精深的整合视野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哲学家、心理学家这样单纯的学术身份。
出版于1996年的《万法简史》,含摄了科学与文化、理性和灵性,不仅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理性知识和智慧传承都整合到一个逻辑严密的认知模型之中,而且脉络清晰地描述了人类意识演化的完整历程,以及相伴随的世界观、社会、文化的整体演进。在其中,肯·威尔伯以独创的四大象限弥合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宗教等不同知识领域与相对真理之间的裂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脉络清晰而又完整的认知地图。依循这张地图,我们就有可能去全面地认知这个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世界、认识自我心智和灵性的层层实相,乃至去追寻宇宙究竟的真理与实相。
事实上,我们将占星学整个历史发展和流派衍生的脉络放在人类意识演化的阶梯中来加以观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为何占星学历久弥新而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与文化中都能发生有效的作用,为何整个西方古典占星的基础体系一直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又在不同时期得到新的发展和变异。
表一:人类意识演化和占星学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
客体 |
主体 |
世界观 |
意识演化 |
占星学的演化 |
物质 —生物 |
感觉实体 (物质我) |
远古期 |
感觉、冲动 |
无 |
生物 —身体 |
幻想与情绪(情感我) |
魔幻期 |
意象 |
对星体、星群的感觉和意象 (星座雏形、星体属性的建构) |
身体 —心智 |
呈现式心智 (概念我) |
魔幻期 |
象征、概念 |
星座、星体的象征和概念 (星座星体基本属性的出现:干湿冷热、阴阳、吉凶等) |
概念运思 (心智我) |
神话期 |
具体逻辑(具体规则与角色扮演) |
星体与星座的神话;黄道十二星座、后天十二宫位、星体对话关系的象征内涵和运作规则;以事件占星为主(占星学的基础体系逐渐形成) |
|
形式运思 (心智我的自省) |
理性期 |
形式反思 |
天宫图的整体诠释:星体-星座-宫位-相位系统观的形成;以事件占星为主(古典占星学的奠基和内容发展) |
|
身心统合 (自我观照和自我实现) |
理性期 |
统观逻辑 |
现代心理占星和人本占星的发展(与古典占星整合后的现代占星学:事件占星+心理人格占星) |
|
心智 —灵魂 |
通灵 (自我超越) |
超理性期:自然神秘论(轮回业力) |
超越身心、与粗钝自然合一 |
灵魂占星学和业力占星学的出现(与古典占星、心理占星、人本占星整合后的身心灵占星) |
灵魂 |
精微光明 |
超理性期:本尊神秘论 |
超越身心、与精微光明合一 |
超越占星学 |
自性 |
自性 |
超理性期:无相神秘论 |
超越主客对待的空寂、涅槃境界 |
|
无分别智 |
无分别智 |
超理性期:无分别神秘论 |
超越主客对待的不二境界 |
|
(后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