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评课报告
(2015-09-19 10:02:30)
标签:
育儿 |
《翠鸟》评课报告
听了张老师的《翠鸟》一课,感到受益匪 浅。《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又利用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和活泼好动的年龄 特点,把教学设计放在了直观与趣味性上,充分利用多媒体、音效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 知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愉悦的课堂
教师亲和力极强,课上她自然大方,善于 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读的美极了”、“谁能再来美美的读一读”等鼓励方式,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愉悦、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 高涨,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一点一点激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斥在不断叠起的问题高潮中,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以读带练
张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了描写翠鸟外形和捕鱼的句子,
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通过让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展示读、小组交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来了解课文内容,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朗读的训练。使学生在 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
三、魅力课堂“问题”作主
张老师用“鸟的样子”为线索,作为主问 题贯穿全文,同时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这节课的主要方向。教师通过提出“翠鸟长什么样子?”“你从哪几个词语或者句子中发现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 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 “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 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连续的动词运用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教 师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的妙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最后让孩子们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是一堂比较扎实、愉悦、高效的课。能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提取出里面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拔高,让孩子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教学建议:建议孩子们的写作练习能够提前写一下,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修改,以便于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