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自咸阳怡欣妈:“小孩快八岁了,上二年级,学习数学感觉很头疼,对数学一点也不感兴趣,该怎么办?”
☆解答-陶然老师:
好,我们抓紧时间,刚才一不小心说的有点多了。我们咸阳的欣欣妈,宝宝读二年级,关于学习数学的问题,数学是一个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加减,甚至乘除。就像我的孩子,都会这些加减乘除,包括千位以上的。
数学如何把它形象化?实际上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很多的家长也头疼,尤其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不应该学数学,有些甚至在一年级就有很多开始学奥数。奥数就是数学里面的杂技,要求有非常强的思维能力,男孩子学奥数的比较多一些。女生本身生理结构和心理不一样,她的成长和男生也不一样,女生是感性的一面,她对空间思考能力是缺乏的。如果没有经过一个专业的训练,加上我们教本上的教法,思维这一块是缺乏的,她很难去理解,因为她才8岁,本身不具备理解能力。
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把数学运用到生活。比如涉及到金钱的元、角、分,涉及到很多度量的词。如果孩子在这方面跟不上。我们的妈妈可能真的要下一点功夫,去看一下她的教本,用一些方式去引导他,同时还要做一个计算的训练。计算能力在数学里是非常重要的,是考试评分的一个标准。因此计算这一块你要深入的去做一些练习,这个练习可以在任何时候出题给她算,这就可以考验心算能力和动脑能力。
就像欣妈说的关键时候不爱想东西,有的孩子一有问题就来问,一问你就给他解答,这样的方式是不行的,这样孩子就不愿意思考。这个时候的孩子对百科,对探险是比较有见解的。像刘瑾婷喜欢看侦探之类的小说,那我就会把数学中应用题已知的条件比喻成侦探在探险一样,收集一些物证,人证等各方面。最后她想要解答的谜题是什么呢?我就会用很形象的东西去告诉她,去引导。她就知道我们要引导的思维方式。
数学无非就是判断、填空、计算、应用题。应用题中给的每一个条件都是有用的,都是有意义的,通过这个条件,后面才有一个问题,所有的问题一定要围绕条件来思考。当我们把这种解题的方法不断的重复,它告诉你的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然后呢,再然后呢,让孩子去说明。孩子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就能够把问题点挖掘出来。
不过在这一块家长也不要太着急,有这样一个过程,尤其是女孩子。数学里面还有一点是细心,就像一个小数点,一点错就全盘错了。不像语文只要达到一点意思就不扣分,数学不是这样。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考核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游戏,桌面上有笔、手机、笔记本、闹钟、水杯等,把他们排序,让他记住这个顺序。平时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就可以,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培养他什么能力,只是觉得这样的游戏有助于提升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拿出其中一样,你让他自己说少了什么,然后把顺序全部打乱,就让他自己去排。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玩3样或4样,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玩一长串。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个思考能力?这个非常考他的注意力。
画画的笔是不是有很多颜色?那么多的颜色都排好序。画笔都长得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这个就非常有难度,玩这个排序就是考验孩子的注意力和他空间思维能力。当你把其中的一个拿走,让他去找第几个是什么颜色,这个颜色的画笔本身排在第几位,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孩子也会喜欢这样玩,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比如读经的过程也是一样的,事先挑两个字出来,这本书的开头或者是这本书里面重复率非常高的字,读完以后让他快速找出跟这个字一样的,或是他读完以后,他马上就要知道这个字在文章中出现过几次。这样他就会认真去读,不认真是找不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潜能,为孩子设计这样的游戏,这样孩子也会非常喜欢,非常配合,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整体的提升。我们读经并不是很枯燥的,如果大家还把读经看成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那样是错误的,在学习上基本也会有问题。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些玩法,当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场合、任何一个环境场所都有可能是游戏的场所。多动脑筋思考,大家智慧的叠加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我只是给大家抛砖引玉,陶然老师只是略懂一、二,很多东西还不太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