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骗意识
(2022-04-11 14:16:55)
标签:
骗子受骗上当 |
分类: 生活常识 |
俗话说:“一人行骗,十人上当。”骗人的人是少数,被人骗的是多数。有了一把年纪的人,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可曾受过骗?我贸然认为,世界上没有“受骗史”的人是没有的。因此,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受骗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骗子总是受谴责、受制裁而又总不能绝种的缘故。
产生受骗意识的根源,一是糊涂,二是迷信。因为糊涂而受骗是好理解的,也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京剧《群英会》里的“蒋干下书”一节,周瑜正是利用蒋干的糊涂,造成曹操的一时糊涂,杀死了蔡瑁、张允,使曹营水军失利。曹操、蒋干都受了周瑜的骗,都吃了糊涂的亏。他们的受骗意识的基因都是糊涂,曹操事后批评蒋干“你本是书呆子一盆浆糊”,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喝了周瑜的迷魂汤?大概正因为如此,读过“三国”的人都觉得蒋干这个人虽然可惜、呆气、可笑,却并不可恼、可畏、可厌。蒋干吃了糊涂的亏,又沾了糊涂的光,事情干不成,人缘还可以。
迷信就不然了。以迷信作基因的受骗意识不是因为受骗人不懂,而是由于盲目崇拜。据说某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名人效应”的实验,一位事先被介绍有高深造诣的“化学博士”来到教室,向学生们说他带来的瓶子里装着某种说不出名堂的液体,一经打开,就会全教室得气体弥漫,他要求闻到气味的人举起手来,以测定每个人的嗅觉。结果,全教室的学生都先后举起了手。接着,实验者拆穿了西洋镜,“化学博士”是个演员扮的,瓶子里装的不过是普通的蒸馏水而已。学生们未必都嗅觉不灵,也未必不知道是无味的,只是由于对博士的迷信,受骗意识才主宰了他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