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书馆汉画像砖究竟是“仙人骑鹿”还是“骑鹿升仙”?

标签:
王子乔仙人骑鹿骑鹿升仙汉画像砖羽人 |
分类: 民俗 |
金图汉画像砖究竟是“仙人骑鹿”还是“骑鹿升仙”?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上个月,由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明止堂中国字砖馆、江苏新闻广播、金陵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砖心致志,金石为开——当明止堂遇见金陵图书馆”系列活动在南京市金陵图书馆开幕。陈列的104件展品,以画像砖为主,也有立柱、瓦当等,刻画内容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这些千年的实物,仿佛在和古人作跨越时空的对话,依稀可以触摸到中国古人的脉搏。其中一件展品引起了我的兴趣,介绍如下。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
这件展品展览中拓片标签显示:
东汉蜀画像砖,仙人骑鹿,后面羽人追随,请求赐仙药。
扫描二维码的解释为:
此砖出土于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砖。我们将砖取名为“汉骑鹿升仙图”。画面的右边有一人骑在一头鹿上,此鹿体态健壮,昂首嘶鸣,前蹄腾跃。骑鹿人头戴官帽,衣袖宽大向后回望,他的一只手持缰绳,另一只手向后要从后面的羽人手中接纳物品。我们仔细观察,羽人给骑鹿人什么东西呢?是三粒仙丹和灵芝草,这些物品都有长寿的特效。那么整幅画面反映了骑鹿人要取仙丹,灵芝,想往升仙天国,祈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以上两种解释似有矛盾,骑鹿者究竟是人是仙?到底谁给谁赐仙丹?
象征生殖与长寿的鹿
鹿作为吉祥瑞兽,与原始生殖崇拜有关。鹿喜群居,繁殖力强,原始人视其为生殖力的象征而加以崇拜。古时流行赠鹿皮定情的婚俗就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传承。《古史考》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即鹿皮。纳聘用鹿皮,是以鹿为祝福生殖繁衍的吉祥物。《诗·召南·野有死麇》说:“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麇,即鹿。诗中的男子将鹿赠给春心荡漾的女子以求爱,寄寓着祈望女子像鹿一样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鹿由此而成为象征婚姻、生殖的吉祥物。
汉代人认为鹿是长寿的瑞兽。任昉《述异记》卷上曰:“馀干县有白鹿,土人皆传千年矣。晋成帝遣捕得,铜牌在角后,书云:‘汉元鼎二年临江所献白鹿。”’元鼎是西汉武帝的年号,元鼎二年为公元前115年,晋成帝于公元326—342年在位,其间已有400多年,可见此鹿的寿命之长。
据说自然界中的鹿能活到上千岁时就会变为神鹿,而活到满五百岁时毛色就会变白而成为仙鹿。千岁神鹿极难见到,五百岁的仙鹿经常与仙人为伴。汉画中的鹿已不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鹿,而是赋予了再生与长寿成仙的文化象征意义。
仙人
据查这块“骑鹿升仙画像砖”1984年在四川彭县三界乡收集, 纵25厘米,横44厘米,年代在东汉(公元25年-220年),应为墓砖。现为四川省博物馆藏。
此砖右方浮雕一窈窕女子,颈梳双髻,着宽袖长服,骑在鹿背上行进,左手执辔头,右手随身体转身后盼。鹿的形体高大,头上长有树枝状的双角。左方浮雕一仙人,双耳竖立高出头顶,赤身裸体,腰束草裙,颈、臂、腿部皆生毛羽。仙人与女子间线刻仙草。仙人右手托丹药,左手前伸,与骑鹿女子呼应。仙人形象优美而富于想像,女子以仙鹿为坐骑,并有仙人陪送。整个画面勾画出一幅美妙的骑鹿升仙图,反映了墓主人这种传统的死后升仙思想。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画面中央的仙草,有茎有叶,摇曳多姿。植物的梢头开放有一朵四瓣的花,一般认为这是一茎正值开花的灵芝,明显不同于短茎且有菌盖的灵芝。它起的作用大概和《白蛇传》中白娘子所盗仙草类似吧!
总结:由于出土文物的名字多是今人所给,故此幅画像应该命名“骑鹿升仙”而非“仙人骑鹿”;至于扫描显示此砖出土于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而资料注为彭县三界乡收集,分析可能并非同一块砖,不同地点出土同一题材墓砖并非罕见,南京地区就多处出土过“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或许在当时已经标准化批量生产。
分享一些类似骑鹿题材的画像石拓片:
山东滕县黄安岭出土的“仙人乘鹿”汉画像石
四川广汉出土仙人骑鹿
四川新津五号石棺
东汉(25年一220年)
纵74cm横81cm
民间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