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织学之父-马切罗·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

(2016-12-19 22:32:13)
标签:

英诺森十二世

马尔比基

马尔皮基

delft

毛细血管

分类: 医学史

组织学之父-马切罗·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一个显著的疏漏在于他没有阐明人体血液是怎样从动脉流向静脉的。显然,循环的血液必然会通过某种渠道,但这种渠道的属性仍然不得而知。人们认为,这种渠道是存在的。虽是假设,但科学研究中的假设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假设的真实存在,最后被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切罗·马尔比基( 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又译马尔切洛/马塞罗/马赛洛/马赛罗·马尔皮吉/马尔皮基/马耳皮基/马儿皮基/马尔匹基/马尔辟基/马必吉)客观地演示了。

组织学之父-马切罗·马尔比基(Marcello <wbr>Malpighi,1628-1694)

1661年,他报道自己在青蛙的肺部和肠系膜中看到了末端动脉和末端静脉被一系列的细如头发丝的网状脉管所连结,因此,把这种脉管称做毛细血管[1]。血液从动脉流入静脉,不是透过组织中模糊的空隙,而是穿过存在于身体各部分的细小的脉管。马尔比基的发现还不止于此,在细心研究刺猬的肠系膜[2]时,他不仅看到了毛细血管和流过毛细血管的血液,而且观察到血液中会有一种大小均匀的红色球状物。他相信,这些球状物是脂肪颗粒。但实际上,它们是红细胞。

    这些发现是怎么做到的呢?那是利用了一种帮助解剖学家们开拓新视野的仪器——显微镜。16世纪时,人们对解剖学研究怀着极大的热情,并且掌握了获取新知识最重要的手段。人类裸露的肉眼只有非常有限的观察能力,虽然可以认清各种器官的大体结构,但器官的精细结构却是难以目睹的。

    很快,荷兰的眼镜制造商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将望远镜稍加改进,制造出了复式显微镜。这为人类用眼睛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提供了方法。虽然,较之现代的显微镜,这些早期的显微镜显得很原始。但是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能够放大200倍,随之而来的发现则令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显微镜[3]可以检验身边任何纤细之物,一滴水经过放大,就会呈现一个充溢着各种生命的大千世界。一位荷兰的研究人员,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 hoek) [4],生活在德尔夫特(Delft,又译代尔夫特)市,他自己研磨各种透镜,不断改进他的工具,使之日臻完善。他看到了细菌,观察到随意肌纤维的横纹,还发现了骨细胞。他在给伦敦皇家学院的信函里公布了他的种种发现。

    不过,最终将这种新的仪器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的人是马尔比基。马尔比基是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最早的组织学家。他提倡用显微镜研究人体及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为生理学奠定了解剖学基础。正如维萨里是裸眼解剖学的奠基者一样,马尔比基是显微解剖学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为“显微镜学之父”。

    用裸眼来观察,青蛙的肺看起来不过是一些膜状囊,而显微镜显示了这些囊壁中的毛细血管网络。尽管遇到了无数的困难,马尔比基沿着别人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他殚精竭虑,筚路蓝缕,苦心孤诣,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开始,要把显微镜里纷繁而密集的景象理出个头绪来,似乎是不可能的。读者们必须牢记的一点是,目前为我们所熟知的鉴别染色法在当时尚未出现。因此,马尔比基发现,研究一些结构简单的生物(昆虫,比如蚕)要比继续研究高等动物更有好处。但是即使研究低等动物,当时的情况也是极其复杂的。为了简便起见,他开始研究植物的微视解剖学,这样的研究就进展的快多了。他在这项课题上研究了许多年。1671年,作为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他把第一批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寄给了该组织,论文题目是《植物解剖学的思考》(Idea anatomes plaruarum),继之,他又寄了其他的论文。后来,他又编写了一部关于植物显微解剖学的综合性著作。就这样,马尔比基与尼赫米亚·格鲁(Nehemiah Grew)一起成为植物学奠基人。尼赫米亚·格鲁小马尔比基13岁,时任伦敦皇家学会秘书长。

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马尔比基感到自己有能力重新从事高等动物显微镜学的研究了。通过对简单生物的研究,他的观察力得到了训练,即使在他转而研究高等动物时,他认为最好还是避免研究过于复杂而纠缠不清的事物。因此,就像哈维一样,他潜心于胚胎学研究。正如他之前研究植物的芽体一样,他现在研究动物的胚胎。他的指导原则超越了哈维的“Omne animal ex ovo”(一切动物皆来自卵)而是“Omne vivum ex ovo”(一切生命都来自卵)。

    他跟踪研究了鸡蛋变成小鸡的发育过程。在孵化的早期,他每隔6小时,就打开一枚同一批所孵的鸡蛋。由于拥有的研究设备比前辈科学家们好得多,他发现的情况也多得多。在他《论小鸡在鸡蛋中的形成》(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ck in the egg1673年和《孵卵的观察》(observation on the incubated egg1689年两篇论文中详尽记述和图示了这些观察结果。他所绘制的整个胚胎发育图以及各种器官的发育图解,其精密程度远超同类之前这方面的尝试。这种精密度过了很久也没有别人能够超越。

    通过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马尔比基就一切生物的共性提出许多猜想。按照他的观点,呼吸器官的大小同有机体的完善程度成反比。有机体越不完善,呼吸器官就越大,而有机体越完善,呼吸器官就越小。例如,植物布满了螺线状气管,昆虫体表覆盖有大量细微的气管,鱼有许多鳃,而人和高等动物则只有一对不大的肺。之后,他继续关于局部器官的精细结构的传统探索。他研究过皮肤、舌头、脾脏[5]、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1689年,他的关于腺体功能的专著在伦敦出版,这是他22年的研究成果。这些开拓性研究不仅为后人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扩充了生理学的知识,越了解一个器官的结构,就越容易理解它的功能,从而对这个器官与整个人体的关系就了解得更为彻底。

    马尔比基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博洛尼亚[6] (Bologna,又译波伦亚)度过的,他于1628310日在博洛尼亚近郊的卡瓦尔库奥累(Crevalcore,又译克累瓦尔戈)出生。小的时候父亲将他送去学习法语,其父去世后曾一度辍学。1653年在博洛尼亚获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双学位。除了有几年在比萨(Pisa)市和梅西纳(Messina,又译墨西拿)市当教授外,他都在波伦亚大学担任医学讲师,直到1691年为止。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医学;而解剖学的研究,直到17世纪,仍然是由盖仑的信徒们主持的。这些人把同事们的显微镜研究仅仅看作消磨时间的嗜好,他们妒忌马尔比基在国外获得的声誉,于是想方设法去排挤他、骚扰他。这种骚扰后来变得穷凶极恶。有一天,马尔比基的别墅给洗劫一空,他的研究仪器被砸碎了,论文也被付诸一炬。连他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马尔比基的生活苦不堪言,毫无幸福可言。他日复一日遭到骚扰,度日如年,茹苦吞酸,时乖命蹇。在他的肖像画上就表现出他的这种悲苦与忧郁。后来到1692年,罗马来了一份诏书,赐他为教皇英诺森十二世 ( Pope Innocent ) [7]的私人侍医。从此时来运转,他甚感欣慰。他这时期的往来信件可资佐证。但是,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使他几乎没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8],也没有时间享受多少养尊处优的生活。马尔比基于16941130日因中风逝世于罗马。尸检证实死因为脑出血,后被送回博洛尼亚埋葬。

 

译注:

1.毛细血管:分布在各器官的组织和细胞间最微细的血管,平均直径7-9微米,数量极多,成网状分布。由于管壁只有一层扁平细胞,血液内的氧和营养物质容易经此渗透入组织间,而细胞和组织间的代谢物则由此进入血液中。

2.肠系膜是一种腹膜皱襞,肠子通过肠系膜与腹后壁建立联系。肠系膜的长短,决定一段肠曲移动性的大小。

3.优良的普通显微镜放大率可达千倍,而电子显微镜放大率可达80万倍,用它可以看到滤过性病毒。

4.荷兰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一生磨制400多块透镜。

5.人体内最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场所和最大的淋巴器官。暗红色。体积变动很大,具有过滤血液、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调节血量和产生淋巴细胞等功能。在胚胎发育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人的脾脏在腹腔左上方,贴附在膈的下面,一般情况下不易从体外摸到。

6.意大利北部一城市,艾米利亚一罗马涅大区的首府。

7. 英诺森十二世(InnocentiusⅫ1615—1700)意大利籍教皇,1691—1700年在位。生于意大利南意斯比纳左拉。原名安东尼奥·比纳特利(Antonio Pignatelli)。曾任教皇驻佛罗伦萨、华沙和维也纳使节,1681年升为枢机并任那不勒斯大主教。这位教皇慈善虔诚,备受爱戴,但他是严厉的改革派,竭力反对戏剧。1697年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托迪诺那歌剧院,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8.马尔比基在组织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尤其对组织学和胚胎学的贡献卓著,被尊为近代组织学的奠基者。马氏首先发现肾小体和脾的白髓,明确肾血管在泌尿方面的作用。马氏还首先发现肝小叶,指出胆汁不是胆囊分泌的,而是由肝脏产生的。马尔比基也是近代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至今某些《组织学》书中仍将脾小体、肾小体称作Malpighi小体,卵巢冠纵管又称Malpighi管,节肢动物排泄管也称马氏管,表皮与真皮之间的色素沉着曾也称为Malpighi层。他的《植物解剖学》一书,分上下册相继于1675年和1679年在伦敦出版。该书附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被视为一部关于植物解剖学的经典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