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王府建筑之孚王府

标签:
北京王府亲王府孚王府宁郡王府怡亲王府 |
分类: 建筑艺术 |
孚王府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府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临朝内大街,北至东四三条,东接朝阳门北小街。外垣街门原开在北小街路西,故旧籍多载府在北小街。府内建筑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正中轴线上依次为正门五间,门前列石狮一对,门内甬路直通正殿(银安殿);正殿面阔七间,前有丹墀,周围以石护栏,正殿有左右配楼各七间;再后为殿五间、后寝七间,均有东西配庑;后罩楼七间:正门、殿、寝均为绿琉璃瓦顶、脊吻兽。西路为数进院落组合,是王府的居住区;东路原为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人员住处。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院落,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安适,弥补了没有花园的不足,尤其东院的厅堂回廊,布置精致,适于读书养性。整座王府布局规整严谨,甍宇起伏错落,且占地广阔,建筑体量也较他府宏伟壮丽,是较典型的清代王府。
此府邸的前身是怡亲王新府。按怡亲王名允祥(1686年一1729年),为康熙帝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病逝畅春园,雍正帝胤禛即位。胤禛因皇位之争,与兄弟多人结仇,并将允胤禩、允禟迫害致死。为了表示自己本意并非残忍暴戾、骨肉绝情,就需要树立一个与他关系亲密的弟兄形象,因而选择了为人温文敦厚、通达事理的允祥。当年(1722年)即受封为怡亲王,总理朝政,并且得到恩封诸王极少有的世袭罔替殊荣。雍正元年(1723年)命管理户部及该部三库,任内对朝廷财政曾进行一次整顿;三年(1725年)负责直隶营田,划全省为四区,每区设官员专兴修水利、开辟稻田。同年因允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任凭他从诸子中指封一人加封郡王。允祥固辞,坚不敢承。七年(1729年)授军机大臣,筹划用兵西、北两路方略,次年病逝。允祥直至逝世也未接受指封郡王之封,足见其为人之谦谨。
允祥府邸初在帅府园,北端直至金鱼胡同,今王府井大街路东东风市场一带皆为王府占地。允祥死后,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府为寺,赐名贤良。乾隆二十年(1755年)贤良寺移至冰盏胡同,范围缩小了很多,今已改建为王府饭店。
允祥死后谥曰贤,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第四子弘晈封宁郡王,雍正八年(1730年)在北小街新建怡亲王府、东单北大街北极阁建宁郡王府。为了和帅府园老府有所区别,时人对朝阳门小街的府第称为怡亲王新府。
道光五年(1825年)由允祥之裔孙载垣袭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载垣受文宗遗诏,与郑亲王端华、端华之弟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因而导致慈禧太后与顾命八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在这场斗争中,八大臣失败,被革职拿问:肃顺被斩于菜市口,端华、载垣被赐自尽,革亲王爵,降世袭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府第、敕书被收回。同治三年(1864年)孚郡王奕譓分府,将怡亲王新府转赐奕譓。同年七月,清廷因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江宁(今南京)而推恩宗亲,钦命弘晈的四世孙镇国公载敦承袭怡亲王,赐还敕书,但原北小街府第已由孚郡王府占用,未能赐还,载敦仍居北极阁原宁郡王府,随着府主封爵的改变,改称怡亲王府。北小街的新府,仍归孚郡王居住。孚郡王名奕譓(1845年一1877年),为道光帝九子,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封孚郡王。奕譓一生庸碌无为,因是同治帝亲叔,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亲王衔,光绪三年(1877年)卒,谥曰敬。奕譓死后无子,以愉郡王允祸四世孙、辅国公奕栋第六子载沛为嗣子,袭贝勒。次年(1878年)载沛卒,又以奕瞻子载澍为嗣子,袭贝勒。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载澍因“性情乖张、不遵教训、胆大藐法、孝道有亏”罪名革爵归宗,交宗人府永远圈禁。次年(1898年)由惇亲上奕誴第四子载瀛之子溥伒为奕譓嗣孙,封贝子。民国十六年(1927年),溥伒将府第售与张作霖部下的杨宇霆,此后曾作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分别占用,府内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庑尚属完整,西路院添建房屋密集,原貌尽失;东路院原建残存无几;后罩楼旁的精致小院已无存。
1979午8月,孚王府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提升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tszyk.bucea.edu.cn/web/qdwf/wfgs/wf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