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究竟是什么?
(2018-12-03 18:22:58)
标签:
小学习作教学培训教材 |
分类: 自主写话教学研究 |
“习作”究竟是什么?
(一)课标对“习作”的定位
正确认识课标对习作的定位,是教好统编教材习作的前提。
1.课改前历次大纲的定位是什么?
1978年、1986年两部大纲的定位都是“作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1992年发布的《义务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图通过适当降低作文要求来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大纲对小学生作文性质(定位)的表述是:“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还把86年大纲“会写简短的记叙文”的要求降低为“能写简单的记叙文”。
陈国雄、崔峦二位先生解读说:经过“这样的修改,更加明确了小学生作文属于习作、练笔的性质。”刘秀英先生也指出:这部大纲“区分了作文与小学生作文的不同层次,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属于练习的性质”。虽然专家们这样解读,
但是大纲里所有的表述仍然是“作文”。
这部大纲把前两个大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求改为“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进步,不过,这个 “恰当”要求到什么程度呢?根据这部大纲的教学要求可以知道,这个“恰当”指的是 “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但是不少老师都以为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前两个教学大纲都提出三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学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这个要求至今还深深的扎根在很多老师的认识之中。尽管1992年大纲降低为写“片断”,却还是对成篇作文说的。
2001年,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 两个版本《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写作目标做了准确定位。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准确而全面地定义了什么是写作。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 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写话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习作就是学习和练习写作,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这个定位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全面的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成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坚实的理论基础。
l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 中特别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强调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怎么实施“自主习作”“自由表达”?
转变观念,付诸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
“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儿童的方式来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这本书指出: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造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说和所感。也别是写话,更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p202)
基于课标,让习作教学回家!
课标的习作“课程目标目标和内容”和“实施建议”中有关写作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就是实施“自主习作”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也是我们使用统编教材的行动指南。
摒弃适合老师的教学,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3.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循了课标的定位
统编版小语《教师教学用书》二下编写者之一段宗平,在二年级下册写话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话“‘易趣’ 为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张“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程序,要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
写作专家刘庆锡、朱金顺先生认为,写“放胆文”一直延续要到初中阶段,多达九年时间。所以小学生应该学习“放胆文”, 写话和习作都是学习写“放胆文”。
第一学段 |
写话 |
放胆写自己想说的话 |
第二学段 |
习作 |
开始学习放胆文 |
第三学段 |
习作 |
继续学习放胆文,开始收拢一些 |
第四学段 |
写作 |
在放胆文习作的基础上学习写作 |
人教社高级编辑、统编小语教科书的主要编写者林孝杰,这样阐述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写话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科书写话,重在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在话题的选择上,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让学生写自己的好朋友、看图编故事。在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有效指导。有的给出了可以仿照的例子,如,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提供了不同的问句让学生模仿;有的提供了写话的思路,如,写自己的好朋友,利用表格提示学生要写的内容,让学生能围绕一定的内容来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写话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兴趣,不要让他们觉得写话是很难的事情,珍惜学生留下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语句。要打破传统的认为写话就是要写一段话的观念,其实学生可以通过表格来描述他身边的朋友、通过写问句卡片来描述心底的疑问,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也是写话的一种。最后一次写话要求学生想养小动物的理由,注意不是去描述动物的外貌。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写成一段话,可以分点写,形式多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这些话都告诉我们,统编教科书遵循了课标对写话的定位,其特点:一要重“趣”,一定要让学生对学生书面表达有兴趣;二要重“易”,打破传统的认为写话就是要写一段话的观念,一定要让孩子们容易写,让他们放胆写——“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同样,统编中高年级教材也严格遵循了对习作的定位。第二学段开始学习写放胆文,同样一要重“趣”,二要重“易”。教学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