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周五的直播回顾新鲜出炉啦!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家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带领企业顺势而为、转型升级?
上周五,我们邀请了科创新源CEO周东分享公司转型发展的历程和蓝图。林正刚老师也亲临活动现场,和在场学员交流互动,共同探讨企业转型之道——速度下拉回看林老师和嘉宾周总送出的满满干货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林正刚”在后台回复“公开课”,即可获得完整视频的链接。
http://ww2/large/639d3aedjw1f8g1gborlmj20hs0budgs.jpg
林正刚老师分享
要点解析
►
►
►
(注:GM即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
在1995年刚从副总升任总经理(GM)的6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在其位,难知其政。
首先CEO应该是一群总经理的头,但现在很多CEO的问题就是手下没有GM,所以你虽然是CEO但实际还是做下面员工应做的工作,所以只有练好了GM的功力才能做好CEO。其实做GM相当于是创业,公司会给你一个目标让你放手去做。
我做了十几年GM,总结出了以下的经验:
首先要清楚公司下达给你的目标,即要做多少生意,追求多少利润。对此一年只需重复做两件事:一是设计一个财务预算,二是执行这个财务预算。在此期间还需要不断地反馈,譬如目标市场或资源等方面,哪里有问题亟待解决。
我看过很多管理方面的书,大多是在讲策略,而做企业只有执行落地才是根本。本来策略是商业秘密,但大部分人无法执行,那就算策略公开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其实也形成不了竞争关系。
实际上做策略就是找方向、定目标,然后进入目标市场。计划就是调动资源,财务预算也是计划的一部分。最后是执行,执行力就是能否有效执行你的预算。
http://ww4/large/639d3aedjw1f8g1jrbvkxj20hs0budge.jpg
所以GM最基本的功力很明确,就是你要学会运营,需要为公司找到目标,继而进入市场,安排资源计划、财务预算,执行预算,最后反馈信息。你如果是CEO,先要是一个合格的GM,并而你下面的副总级都应该具备GM的能力。你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否则所有的瓶颈都是你自己。
我曾管理过的都是大企业,退休后首先也想去帮助大企业,但发现大船太难掉头,所以转向小企业,这些企业才有更大的机会和潜力。我也从来不认为我是老师,我是一个管理的实践者,我希望看见自己的东西能出好的结果,这是我的追求。
而我总结的企业运营框架就是一个沟通语言,是我35年在外企工作得出来的经验,500强的思维方法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做企业就是要适应市场规律,而这个框架会帮助你去找出这个规律。
策略、计划、执行,这些是三位一体的。你需要和市场进行互动、定准策略,然后不断地调整计划再执行。很多人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因为他没有搭建好这个机制。
嘉宾周东分享
创业者经常会头疼人难管,生意难做,客户的要求不断增加,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就连当年的华为也差点卖给了摩托罗拉。
邀请嘉宾科创新源的周总首先提出他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三大问题,看看大家有没有中招——
1、 中小企业大多难做格局战略,主要关心生死存活问题。
2、 如何培养人才和打造团队,即如何能活好一点或久一点。
3、 不能预见未来,无法拓展新业务。
围绕这些问题,周总概括性地用三个阶段向我们阐述了他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也提供了不少方法给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阶段:明确企业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
从小梦想当经理的周总,在国企外企都有过工作经历,但最终在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选择了创业。而正是“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的想法让他挖掘到了客户对于降低成本和研发期待的核心价值需求,创业之路就此开始!
“人只要有梦想,就容易焦虑”,在这个VUCA的时代,周总选择了深造学习。从香港浸会大学的念MBA开始,到最后读各种班,但还是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无法将碎片化的知识连贯地运用起来,直到他最后成为林老师的学生。
周总决定从愿景开始着手,明确了目的地,然后选择交通工具即使命去实现远景。接着特别强调了价值观的重要性,核心价值必须是诚信、合作、以客户为中心,周总认为从客户愿意买单的东西下手来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样核心能力才有价值。
而对于诚信方面,周总举了两个,一是这么多年没有拖过员工一天的工资,二是毫不犹豫砍掉了拖欠货款的合作对象。
http://ww3/large/639d3aedjw1f8g1khz0uwj20hs0bu0t4.jpg
关于周总的企业为何能获得华为连续将近3年排名第一的评价,给大家透露的秘诀是稳中求进,即稳定企业基础之余每个季度都会思考如何挖掘和适应客户的新需求,不断利用创新周期表发现新的产品业务机会,避免中短期的发展危机。
第二阶段:建立自上而下有效执行的组织架构体系
“所有的执行都需要人去落实。”这是一句大实话,也是真理。
周总利用一对一的沟通机制打造核心团队,然后再由核心团队一级一级地通过一对一沟通来打造整个自上而下有效执行的组织架构体系。下面就给大家分享这几种神器,听说简直如神来一手,药到病除。
1. 导师制。每个上司是自己下属的一个导师,下属要提前给出年度KPI和当月任务等,包含对上一任务的回顾和下步计划,对其进行自动测评,上司要发现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切入听取分析和计划,实行有效的绩效沟通。
2. 每周一微信语音汇报。通过微信的语音向大家汇报上周公司从业务、研发、内部管理,包括外部资源,做了哪些动作,有哪些收获,避免信息屏蔽。
3. 每月和新员工做交流会。周总会讲个人的经历以及自身价值观,强调内心依靠坚定的东西即价值观来培养气场,比如说诚信、信任、人人平等,企业期刊也要一切围绕公司的价值观来讲员工的故事。
这些教练制指导包含了很多企业文化建设,还有薪酬体系建设等都是打通信心管理的通道,目的是打造高效团队,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最后只有执行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http://ww1/large/639d3aedjw1f8g1mapcqjj20hs0d6gm5.jpg
但这还远远不够,林老师又给了周总一个新问题——10年之后,科创新源会有什么东西,现在想往哪里发展?
科创新源开始尝试去预见未来,预见风险。
十年后的市场肯定不是今天的市场,客户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企业本身的愿景和使命也需要在这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应。对此难题,科创新源又使出一招更新机制,每半年滚动一次运营框架适应客户需求,一是利用“务虚会”做高管自我批评,二是围绕企业三需和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形成联合,积极沟通获取有利信息。
第三阶段:从机会成功变成战略成功
雷军雷总讲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但这是机会成功,风险太大,随时容易被KO。而离10年后还有10年的时间,所以现在就可以构建10年之后需要的能力了。
周总的行动力非常强,意识到问题后立马跟子公司的负责人要求出2017年、2018年、2019年的销售指标,将财务预算分解到了每个销售人员头上,同时半年对财务预算滚动一次,进行适当调整。而销售要做的就是开始细化自己的的销售指标,同时提出行动计划和资源匹配要求。
思维习惯让周总从机会成功转变成战略成功,针对痛点周总使用了三个工具解决问题:创新周期表;打造团队的工具;用10、3、1的方式思考未来。
最后的最后,周总又分享了三个独家秘笈:
1. 学无止境。
2. 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
3. 学会总结,常用备忘录。
就像林老师说的,现在爱谈策略的人太多,但是真正能执行落地的太少——你会是其中一个真正的实践者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林正刚”,在后台回复“公开课”,即可获得完整视频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