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欧盟碳市场系列之二:需求与价格的互动

(2013-10-21 23:38:03)
标签:

转载

http://s11/bmiddle/5fa62d9dg7940fc9b268a&690对于EUA的价格走势来说,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它主要受欧盟的减排目标,各成员国的指标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形势的影响。这几个因素基本上决定了欧盟在每个阶段的排放配额的供给需求总量和价格波动的大致范围。从短期来看,煤和天然气的价格波动导致的电力公司的排放指标需求的变化则是EUA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影响EUA价格的长期因素

 欧盟议会在确定了每一阶段的减排目标之后,各成员国再通过制定国家分配计划NAP将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到需要减排的行业和企业。从原则上来说,在NAP确定了各国的减排目标之后,只要根据各行业的排放与生产情况制定分配办法进行分配就是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国通常会出于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吸引投资的目的给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尽可能多地免费发放排放配额。

 

 以EU ETS的第一阶段为例,在整个欧盟27国当中,除了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和希腊,其它的21个国家都过量分配了排放指标,其中波兰,法国和德国的过量分配最为严重,给企业分配的免费排放配额比他们的实际排放量分别多三千一百万吨,二千二百万吨和一千七百万吨。从欧盟总的情况来看,免费排放配额的分配量比实际的排放量高2.5%。

 

 各国在配额发放上过于“慷慨”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当欧盟委员会在2006年4月发布2005年各成员国的实际排放数据时,碳市场发现各国免费发放的排放配额超出了实现排放量,这就意味从总量上来看,EU ETS体系下的企业不仅不需要减排,反而注定有超量的排放配额由于需求不足而无法出售。因此,市场迅速做出的反应,EUA的价格从每吨超过30欧元一落千丈,到2007年底,它的价格已经低于每吨3欧分了。

 

 对减排指标进行拍卖而非免费发放有利于减少各成员国造成的市场扭曲,而且拍卖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转移支付到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领域。但在EU ETS的前两个阶段,由于企业出于成本增加的担心而激烈反对,少有国家选择拍卖指标这种方式。据统计,在EU ETS的第一阶段,只有0.12%的EUA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进入市场的。

 

 不过,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欧盟委员会在第二阶段启动前对各成员国的NAP严加审查,防止过量分配。同时,第二阶段的2008至2012年也正好是《京都议定书》的履约期。在欧盟内部,第二阶段的减排目标是在2005年的排放基础上各国平均减排6.5%。有了硬性的减排目标作为约束,各国的NAP必须和实际的减排义务相吻合,也就有效地杜绝了过量分配的情形。

 

 除了欧盟的减排目标和各成员国对排放配额的分配之外,《京都议定书》下各机制对排放指标的供应能力也有机会影响到欧盟碳市场的供求平衡。不过从现在的市场格局来看,由于《京都议定书》下各机制潜在的过量供应,欧盟各成员国在第二阶段的NAP中都设定了可以从欧盟以外进口的排放配额的上限,上限范围之外的排放需求必须用EUA来满足。这样的一个上限要求确保了EUA的价格和市场空间不会因为《京都议定书》下各机制的过量供应而被挤压。

 

欧盟对《京都议定书》下的减排机制的主要担心来自国际排放贸易(IET)。根据这一机制,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可以将在《京都议定书》下确定的大约60亿到100亿吨过量的排放指标AAUs协议出售,这一数量是欧盟碳市场现有规模的两到五倍,如果不加限制,可能对这个新兴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关于俄罗斯拥有的巨额AAU可能对全球碳市场造成的影响,参见《全球气候谈判与气候立法进展跟踪(2009年10月31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62d9d0100fxl5.html 和《全球气候谈判与气候立法进展跟踪(2009年11月7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62d9d0100g1th.html

 

 在欧盟碳市场供需平衡的一侧是各成员国分配的排放配额和通过《京都议定书》下各减排机制流入欧盟的碳排放指标,而另一侧则是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在相对长期的情况下,企业的排放量受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以EU ETS第二阶段为例,自2005年下半年启动EUA第二阶段的交易开始,其价格一直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到2008年中,EUA的价格甚至攀升到接近每吨30欧元的高位。但到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一方面欧洲的工业企业产出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电力需求也持续降低,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大幅降低,持有排放配额的企业意识到他们的产能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不需要这么多的排放配额。因此,很多企业在交易市场上大举出售排放配额,EUA的价格也随之一路下跌,低谷时跌到每吨7欧元左右。

 

 德国自经济危机以来的表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德国能源生产商协会2009年11月份公布的数据,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2009年的能源需求会比上一年降低6%。与之对应,德国自2009年开始在欧洲碳市场上频频出售EUA,仅10月份就出售了五百二十万吨。巴克莱银行也预测,由于欧盟经济复苏缓慢,到2010年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及电厂将继续出售他们过剩的排放指标,EUA的交易价格将在2009年底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6%。

 

 不过,EU ETS的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不同,对于需要承担减排义务的企业来说,在第二阶段,如果它们有过剩的排放配额,可以将之存储到第三减排期,即2013到2020年。这样的一个存储机制有效防止了EUA的价格在第二阶段的末期随着需求的减少像第一阶段那样迅速贬值。根据市场分析,从现在到2012年底,大约有一半的排放配额可能会被企业存储到第三阶段。

 

煤和天然气的价格对EUA价格的短期影响

 从相对短期的角度来看,碳指标的价格动态与煤和天然气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

 

 在EU ETS体系所涵盖的排放源当中,大约有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发电厂。而且,为了防止高能耗行业,如钢铁,造纸等,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这些行业现在仍全额免费获得排放配额。而欧盟向周边国家进口的电力有限,因此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电力系统成为承担减排任务的“主力军”。

 

 对于一个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来说,为了确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拉闸限电的情况,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通常会远高于全国的平均电力需求,甚至要比峰值的电力需求还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电力系统都有大量的装机容量闲置,那么,到底哪些机组发电,哪些机组暂停,就需要根据电力法规,技术情况和经济性统一考虑了。一般来说,核电机组由于安全关停和开启的高成本以及相对低的运行成本肯定会一直运行,水电机组由于运行的低成本通常也不会间断,而各种可再生能源电力通常受到法规的“优待”也会全额上网,剩下的能够随时关停和启动并相互竞争的就主要是煤和天然气发电了。

 

 在电力行业的术数当中,用来衡量煤电厂赢利能力的一个大致指标被叫做 dark spread。Dark spread是一个煤电厂每卖一定单位的电的理论收益,该收益计算时假定发电用煤都是通过市场购买的,并且考虑了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和煤电相对应,在天然气发电厂,其理论收益被叫做spark spread。在实践中,这个dark spread和spark spread的计算都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Dark spread =电的售价-(煤的价格/发电效率)

 Spark spread=电的售价-(天然气的价格/发电效率)

 

在计算时要考虑各参数的单位统一,比如,如果以mWh为基数的话,这个公式也可以写成:

Dark spread = $/Mwh - [($/MMBtu) * (MMBtu / Mwh)]

 

在有了欧盟的碳减排机制之后,煤和天然气电厂把二氧化碳碳排放的成本也考虑到其理论收益之中。在考虑了碳排放成本之后的理论收益分别被叫做clean dark spread和clean spark spread (或者spark green spread)。以clean dark spread为例,这时候的计算公式就变成了:

clean dark spread =电的售价-(煤的价格/发电效率)- 单位发电量所需的碳排放指标*碳指标的价格

(关于这些公式的进一步解释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rk_spread

 

 由于每单位的煤电比天然气发电多排放超过一倍的二氧化碳,在有了EU ETS之后,其它情况不变的话,天然气发电就比煤电有了比较优势。以EU ETS的第一阶段期间英国的煤和天然气发电情况为例,当煤和天然气的价格相对稳定,但EUA的价格在2005年4月超过25欧元每吨时,天然气发电相比煤电就有了竞争优势,经济效益更好。到了2005年冬天,尽管EUA的价格还保持在每吨20欧元以上,但随着冬季取暖用气的增加导致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煤电的clean dark spread又反超天然气发电的clean spark spread。

 

 在2007年和2008年初,随着天然气价格伴随油价的一路走高,据估计EUA的价格需要达到每吨40欧元才能使得天然气发电相比煤电更有经济性,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那两年欧洲兴建煤电厂的投资热潮。

 

 因此,煤和天然气(或石油)的价格波动情况就会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决策:到底选择用煤还是用天然气来发电。企业的这个选择决定了它们会产生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它们对减排指标有多少需求。这样以来,一个相对短期的化石能源价格走势所导致的减排指标需求量的变化就会影响着欧盟碳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因此,在有关二级碳市场的新闻中,经常看到的“本周EUA价格随石油价格小幅上涨”这样的标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由于煤和天然气都是相对全球化的商品,它们的价格不仅受到欧盟内部供需的影响,更主要受到全球的供需,还有金融市场炒作的影响。其中,天然气和石油的价格又是紧密关联的。因此,煤和天然气(或石油)价格的短期波动情况就为判断欧盟碳市场的短期价格走势提供了良好的坐标系。(李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