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2011-06-04 08:48:52)
标签:
体育 |
分类: 教案 |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本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次课以“运动技能” “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课教学内容是蹲踞式跳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本次课,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 教学内容设计
1、
(2)小组结合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动作学习自编健美操和关节操
2、技能学习:蹲踞式跳远
(1)
(2)
(3)
(4)
(5)
(6)
3、
(2)小结
本次课内容是初二蹲踞式跳远动作学习单元中的第三次课,发展力量、灵敏素质,学习蹲踞式跳远。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前两次课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生能说出蹲踞式跳远的技术阶段及各阶段的动作要点;
2、通过蹲踞式跳远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获得自尊和自信。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指导设计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不同的情境设置,结合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看课件和根椐动作的情境设置,结合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看课件和根据动作进行模仿,培养自学自练能力。
2、学生活动设计
这个班学生年龄都在13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通过针对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分组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指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想、看、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并通过学生自身锻炼和观察别人练习,学会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办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组织设计
本次课采用动态分组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自选练习起点,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对每一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依据每一个学生努力达到的目标的情况进行升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目的:做到因人施教,保持学习兴趣并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注:分两个沙池进行教学)
4教学阶段设计
本次课教学过程大体设计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技能阶段、结束阶段。
(1)
包括课前准备和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一)课前安排: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熟悉练习,设计教学情境,安排器所需要的器材及器材摆放的位置等。
(二)教学中的准备活动:通过自编健美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关节操使身体各关节和部位活动起来,为学习课上内容做准备。
(2)
学习步骤:
(1)
(2)
(3)
(4)
(5)
(6)
错误动作纠正: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同伴示范动作的观察,或与挂图、课件进行对比指出其动作的正误所在。根据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出练习动作的评价标准。
(3)
通过随音乐做游戏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让学生玩起来,笑起来,使紧张的机体得到调节。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告知以后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