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最终是为了卖出,这是A股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想法,也是比较客观合理的、必经的两步。
除非,手中的标的股价修复没有达合理位置,我们可以选择持有。
A股市场的特征,往往会走向极端。一旦走到泡沫的一端,卖出是必然的选择。
我佩服刘元生的持有,但股民大众不是刘元生。第一你没有刘元生的财富;第二你无法近距离了解万科。
所以,刘元生式的持有是有前提的,也是极小的个体样本,不具有普遍性。
实际上,A股个股整体而言,股价运行的同向度依然很高,且总有大量的个股的出现离谱的高估,说明A股市场依然是一个非常离谱的估值体系,估值差距10几倍之多。
长期持有A股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低估值的好公司。比如,卖出A公司、买入B公司,除非找不出好的标的。
回过来说07年刘元生持有的万科。我并不认同07年高点时万科近20倍PB动态PE近100倍时还具有投资价值。
显然,打个5折也是高估的,如果你不是刘元生,你应该选择卖出。
当然,我坚信刘元生选择不卖出,一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我在猜想,刘元生与万科的关系,也许是出生入死的战友般坚强和坚定。
可笑的是,刘元生的故事常常被某些人信手拈来用作商业目的,所以衍生了贵州茅台“死也不卖”的口号。
浦发银行显然不是一般的低估,我说过浦发银行目前就值20元以上的价值。
至于将来,浦发银行能值几许,则要看将来成绩单。
一般来说,银行股的业绩优于A股平均水平,那么15倍市盈率也是属于合理的估值区间。
之所以说浦发银行目前值20元,约8倍市盈率,是因为可能有潜在的、难以看清的、特殊时期下的坏账,但我坚信坏账不会离谱的。
所以,对于浦发银行的一般般预估,开始考虑逐步卖出的价格区间,10几倍以上的市盈率比较合适。
至于12倍、15倍、19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选择。我自由资金仓位选择15倍左右考虑分步卖出。
还早着呢!
上面我保守所说的浦发银行应该值8倍市盈率估值,已经考虑了背后的不可预测因素。
但是,我想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银行股的“老底”就基本上可以亮相得比较清晰了。
银行业大量的坏账隐患,实际上早在2012年前已经开始潜伏了,只不过近两年一直在处理。
我对宁波的民营企业是有耳闻的,也是有深刻的体会的。实际上,我非常关心浙江地区的坏账情形。
目前,是银行业面对坏账处理最困难的时刻。但,越是困难的时候,新的坏账产生将会大大减少。
2016年前,该暴露的坏账终究要暴露的;是驴是马?再也无法隐藏真相的,一定会不攻自破。
坏账瞒不过三年,这是行规!这也是我前期博文说的,2016年将是银行股“亮底”的时间点,还有一年。
下周一注定是记入A股史册的。银行股股价运行如何,我个人并不关心,因为我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那类。
但因为我有融资仓位,需要考虑利息的。问题就复杂了。
同时,很多融资的股友也常常问我什么价格考虑卖出浦发银行的融资仓位。
回答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胆大一点,有可能电梯。胆小的,有可能卖早了。何况市场先生一直就是无厘头,是神经病的面貌出现。
但,不管如何,我个人还是要考虑这个问题的。
事实上,我就这个问题早有过一些不同设想的答案。
假设10元的成本融资买入浦发银行,按照目前浦发银行一直保持12.5元的净资产和每股收益2.5元静态测算:
第一种:如果你只是考虑将来不想负债,那么,一旦到了15元卖出3三分之二的融资仓位;或者到了20元卖出一半的融资仓位。。。。。等于还清了融资债务。
第二种:如果你想长期持有多一点的仓位,那么15元卖出一半的融资仓位,剩下融资买入的成本就是5元钱。或者20元卖出一少部分,同样的低成本,你还用得着担心被套?
第三种:我们来测算理性的卖出点。考虑融资利息等综合成本10个百分点,结合股价和净资产收益率再换算成年实际收益率,一旦低于10个百分点的时候,再持有融资仓位意义已经不大,相当于你给证券公司打工,折合股价就相当于25元。
但是,由于实际净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我们假设浦发银行的年初净资产收益率回落至15个点(目前的年初净资产收益率还是保持在20个点以上),那么相当于股价是18.75元的时候,对应的股价权益率刚好是10个百分点。
所以,结合股价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股价权益率应该要超过利息支出的百分之50左右,即1.5倍的利息支出,才能够谈风险可控。
第四种:如果你愿意长期持有浦发银行,且长期能够确定股价的权益率大于15个点左右,那么就持有吧。
当然,自由资金是可以长期持有的,只要不出现大的泡沫。
考虑到市场的复杂性,实际的卖出融资仓位情形要远远比测算难得多。
股价权益率说明:如果股价30元,每股收益3元,则股价权益率为3除以30等于百分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