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uthebc: 老实说我不懂银行股.

(2013-02-27 11:12:32)
标签:

转载

老实说我不懂银行股
uthebc 2012-9-11 (转自凌通价值论坛)

自从我发帖说全仓民生银行之后,便有很多朋友留言给我说跟着我一起换股民生,很多朋友发信息给我问我买进民生的理由。

首先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不想装什么高手,假如以阿珍的能力圈论,我对银行股是没有什么能力圈。因为我一直相信,股价便宜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需要什么能力圈。未来是不确定的,但股价便宜就是最大的确定性。要深究,银行业可以说是很复杂。要想得简单一点,也可以很简单,就关注一下成长性,坏帐,和一点对未来经济的简单预期。

最起码我相信民生作为一个民企,民企有它的活力,各个大股东都会帮我好好照顾民生,大股东互相制衡,不轻易存在利益输送或过于冒险的做法。

我买银行股的理由,更确切的说是买民生银行的理由,全部就是股价便宜,PEPB都较低,ROE不错,坏帐可控,更看重的是一年两次的高分红。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任何高深复杂的理论,没有长达几十页跟帖的分析。

再说对民生未来股价的预期我也想的简单。未来相信民生业绩达到2-3元是没有问题,等待牛市的行情20PE也没有问题,就是未来预期40-60元。保守一点,20元卖出。。。

-------------------------------------------------------
坛友评论

释老毛:邓普顿深谙此道,二战时老邓普顿也是一揽子买入低价股借此发迹的。极端时刻根本不需要精确估值,在大众恐慌中买入即可。
天涯路:绝对的低估(低PE、低PB)而不是某些人所谓的“能力圈”才是最大的安全边际和投资获利的最可靠保证。
uthebc:加上一个前提条件,优质资产的低PE、低PB,这样都不安全,很难再说什么东西是安全。

天涯路:
阿珍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股市里根本没有什么确定、绝对和一定,股市里面只有概率和赔率。投资要想成功,就是要需找那些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且(或)赔率有利于自己的标的。低估值无法做到绝对的确定,“能力圈”同样也无法做到绝对的确定。
为什么低估值的安全性和成功概率要远高于“能力圈”?因为低估值是建立在低预期和悲观预期基础之上的,只要未来的结果证明预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那么投资者就可以保证赚钱。这就好比5pe的股票,只要未来这只股票不会变成业绩年年下滑亏损的垃圾股,投资者就可以从中赢利。而高估值的所谓“能力圈”股票,实际上是建立在乐观预期基础之上的,只有未来实际情况等于或者高于投资者的预期,才能实现盈利。就好比买入30pe所谓的成长股,只有当这只股票如投资者所预期一样年年30%(至少20%)以上的高成长,投资者才能从中获利,相反,一旦业绩不及预测,等待投资者的就是戴维斯单杀或者双杀。
很多人一说买低估值股票,就举出低估值股票最后业绩下滑亏损破产的例子;而一说起高估值的股票,就举出可口可乐,沃尔玛这样的伟大企业来。(想想你自己)殊不知,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极端情况,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小概率事件。在这个市场上,无论是业绩下滑、亏损破产的垃圾股还是可口可乐这样的伟大企业,其实都属于少数(伟大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个市场中,数量最多的既不是垃圾股也不是伟大企业,而是业绩平平的一般成长股票(一定要从长期看)。也就是说,无论是低估值的股票还是“能力圈”投资者眼中的伟大股票,最后这些股票最有可能,最大概率的情况是既不是垃圾股也不是伟大企业,而是变成一般成长的普通股票!(这些股票跟随经济同步增长,这些普通的成长股票才永远都是股市里的大多数,一只股票最后变成一般成长的股票才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由于买入之前的估值不同,预期不同。买入低估值的股票,由于这只股票最后有大概率变成一般成长的股票,所以投资者将有大概率盈利,而买入“能力圈”股票,结果则正好相反。
为什么说不懂行业,只要估值足够低也可以投资股票获利,就是因为这个市场中多数股票最后都会成为一般成长的股票,这是大概率事件。而低估值的时候买入,外加适当分散投资,获利一样将是大概率事件。
阿珍,你在看空4pe银行的同时看好20pe的茅台,实际是在同时假设银行最坏的预期和茅台最好的预期一定会同时实现。从概率上讲,你这么做出错的概率是相当大的。因为,无论是银行最坏的预期还是茅台最好的预期,实际上都是小概率事件(二者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变成普通成长股),你同时预测两者,成功的概率更是小之有小。即使你预测茅台的成长性是对的,但是由于银行的pe只有茅台的1/4~1/5,只要未来银行的结局稍微好于你的预期(变为一般成长股),那么戴维斯双击的力量将使银行的收益率将轻松跑赢你的茅台。

-------------------------------------------------------
股市的历史总是非简单的重复:读戴维·德瑞曼
戴维·德瑞曼:踩着雷鸣电闪突入死亡谷

戴维·德瑞曼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但在国内却很少被介绍,互联网上有关他的文章也不多。在有些中文版的投资书籍中被翻译成“大卫·卓曼”。德瑞曼是德瑞曼价值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有人统计他的肯普·德瑞曼高回报权益基金的业绩,在1991-2002年12年中累积报酬率为440%,年复合增长为15.09%。德瑞曼长期研究整个股票市场的心理学基础以及其对股票市场估值标准的影响。他认为股票市场经常在投资者感情的驱动下表现为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而不是用传统的学术理论来推测市场。因此他认为战胜市场的最好办法就是逆向投资原则。逆向投资是运用价值投资判断来避免市场情绪影响的一种投资原则。逆向投资策略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错误来寻找利润区,寻找那些因不为投资者关注而被低估的股票,回避那些由于被投资者追捧而价值高估的股票。最终,那些被低估的股票价值终究会被市场发现,而被高估的股票价格则会价值回归。而“危机投资”就是逆向投资的具体实施的呈现。
德瑞曼以1990年金融危机为例,当时由于房地产问题,人们担心银行体系自身的稳定性,怀疑它是否能够承受房地产业上万亿美元损失的打击。从1990年初到9月底,金融中心与区域性银行大跌了50%,有些金融证券从先前的价位下跌了80%。银行证券便宜得出奇,许多银行证券的要价只有在账面价值的60%甚至更少。德瑞曼认为,任何一家银行,尽管按照他们的价值标准,它们也被过低地估价了。于是德瑞曼的基金购买了相当多家的银行股票,为基金防范风险起见,每一家银行的投资都不超过在这一行业总投资的2%,但是在整个资产组合上超过了25%。最终的结果是,德瑞曼公司购买的银行没有一家价值下跌,在这一行业中收益出人意料,从1990年的第四季度到1997年的年底,银行股指数增长快过迅速上升的市场指数,增长了578%,而标普只增长了231%。德瑞曼总结说,在过去30年中他经历了类似危机,从理论上讲,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当1990年危机爆发时他抓住了机会。
德瑞曼先生指出,二战以后,市场11次危机中一年后,投资者将有10次机会赚大钱,只有一次亏本,且只亏3.3%,,平均收益为25.8%,其中收益可高达至1969年到1970年崩盘后的43%到1973年至1974年熊市后的42%。在危机后将股票持有两年的获利是惊人的的。买家在11次危机中都将赚钱,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几乎为38%。在1973至1974年的下跌之后,收益率可高达66.5%。理所当然的是,没有人会在股市低谷时买进。结论是,尽管“有些提心吊胆”,在恐慌中持股甚至买进是致胜的策略。
在A股的银行股便宜的出奇,下跌了理由也多想上面的例子!股市无新鲜事,总是历史非简单的重复!
这篇文章只给看得懂的人!股市总是很公平,投资者看的懂多少投资道理,就赚多少钱!佛说只度有缘人。

1

[转载]uthebc: <wbr>老实说我不懂银行股.喜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