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思考的四个起点----转至流水白菜
(2012-03-11 02:58:58)
标签:
杂谈 |
哥,不承认第一点的贷款给我吧,我拿房子抵押,江景房,市中心、估价上百万,有产权,我只贷20万,十年期,可以承受8%的利率,工资结余就可以覆盖月供,别学银行,条件多多,真实利率过10%了,真黑!
-------------------------------------------------------------------------------------------
以下的观点原先大多谈过,做一个总结。
当我们谈一个行业,首先关注的是这个行业的运行规则,而这个规则,是在具体国家下谈论的。不同体制的国家,因为规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简单对比。只有了解银行运行的真实规则,才能对这个行业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有一个准确的研判:
1、银行暴利的根源在于存款利息长期低于真实cpi。(这点前提非常重要,不认同的可以看两篇文章:《你的钱是如何贬值的》,2004年的文章http://t.cn/StwVqA;钟伟:极速货币化30年http://www.eeo.com.cn/zt/50forum/ruiping/2009/08/18/148386.shtml)。
由于存款利息极低,因此,贷款利息也就极低(贷款利息一般低于真实通胀,换句话说,借钱就是赚钱)。这样就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坏账率低。借款的人希望永远借下去。第二、借款的人在银行排起长龙,愿意以一种竞争的方式进行借钱。今年看到,很多银行的贷款都高于法定的贷款。
因此,在存款利息被市场化之前,银行可以躺着赚钱而无后顾之忧。存款利息的市场化,目前看不到任何迹象。一是政府是借钱的主体之一,他们希望利息尽量低。二是居民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把钱放在银行里(活期存款是跑不掉的;定期存款相当大部分;理财的百分六相对真实通胀也是低估很多的)
2、每年钱的流动速度在增加,钱的总量在增加,银行的业绩就在增长。今年m2已经达到恐怖的80万亿,而十年前,才十几万亿。每年都有一个指标:新增贷款,年年有新增,而且都不少。钱越多,流速越快,当然,银行的业务就越多。
3、银行渠道上的绝对优势,确立了未来中间业务大展身手的强势。所有金融机构中,银行的渠道无疑是最多的。遍地的银行网点,没有一家其他金融机构可以竞争。这些网点往往设立的时间早,尤其四大行,很多都是政府送的。假如这些网点按照市场估值,那么,四大行的净值肯定是现在的好几倍。因此,银行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银行不只是存款,银行里提供了各种金融产品的服务,包括卖黄金,卖基金,卖理财产品,卖保险……而在这些服务中,银行因为渠道的绝对优势,也就在和各个金融公司的谈判中,拥有获取超额利润的权利。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计,未来银行的中间业务会大大提升银行的业绩。
4、作为政府的出纳,是政府最为核心的部门。银行上市,并没有改变银行作为政府出纳的重要职能,银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其实都是政府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会有表面上的风险,比如政府说今年大力房贷,明年说大力给地方项目贷款,后年手给中小企业狠狠贷款。看起来都风险无比。但因为这些行为是政府的行为,最终会出现的问题,也是由政府来统筹解决。出纳是无责的,银监会的设立,就是保护银行健康的发展,同时在出问题的时候,负责排雷。银行和军队,是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