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注(续)
(2011-11-23 17:07:35)
标签:
转载 |
分类: 风中系列 |
熟悉一个企业,并不仅仅是对一个企业的基本面了解,而是,必须要蔓延到整个产业链。
苏宁电器,想要比较熟悉,必须要对零售业、互联网、商业地产、家电3C、百货有基本了解。
上下游产业,竞争对手,整个行业格局,未来发展趋势,评估商业模式优缺点,寻找致命短板,挖掘竞争对手软肋,评估苏宁战略制定的可行性,等等。
这有点像是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必须,要专注于整个商业系统的生态环境,评估竞争格局的相对客观性。
因此,熟悉苏宁一个企业,就等于了解一大片。
看刘强东微博,里面提到马云说不看好B2C低价进货、高价卖出的商业模式,刘强东来了个“一笑而过”。从这点,可以看出来,马云对零售业的认知缺乏,导致其思维出现盲点,相当小看了京东商城的威力。淘宝商城的商业危机爆发,也就不是偶然滴。
互联网企业,往往会把互联网精神当作信仰,把野蛮生长当作必然。当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处于相对饱和时,谁具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壁垒,谁就有永恒的生命力,否则,必然身似浮萍雨打沉。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品牌、规模效应、定价权、稀缺资源,始终是威力无穷。
当互联网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时,就必须要尊重实体经济的游戏规则。
中国平安,想要比较熟悉,必须要对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有基本了解。
特别是综合金融到底是什么?综合金融是否会带来风险,还是带来更强的系统适应能力?
这些问题,不是想当然的说是,或者不是,那么简单。
当人们不断否定平安综合金融,肯定人寿时,人寿却不断试图控股银行,进入该领域。
Why?
投资,要有自己的客观判断。
苏宁、平安,都不是容易熟悉的企业。真想熟悉,就得涉及到大量的周边商业形态,对很多相关企业有了解,才有可能形成比较客观的判断。而不是,单纯DCF一下,估值出来了。这是太过于化繁为简了。
茅台、泸州老窖,这类企业熟悉起来比较简单。产业链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相对有限,比较适合长期投资,也最容易受到追捧。
民生、招商,这类商业银行,和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看似差别不大,实则差别巨大。具体到投资上,涉及到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各种因素,更是复杂。群涨群跌的市场,看不出来巨大差异,一旦放开行业监管,就会立刻看出千差万别。
因此,专注并不简单。
专注于一个企业,就等同于专注于一个行业。
银行、保险、零售、互联网、地产、酒类、医药,这些行业,只需要专注于几个企业,就必须要做到全覆盖。平安、苏宁,万科、老窖、四环,就可以全覆盖以上行业。
还有必要关注更多的行业么?
这些,就足够变态了。
画鸡蛋,能画好几个,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