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银行再融资方式的改变之路(二)

标签:
转载 |
分类: 风中系列 |
答案是:内生增长,提高资本使用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目前由于货币环比投放量无法体现在资产爆发增长后的资产负债表上,贷款无法派生存款,这些又谈何容易?
连贯来看,2010年银行的大部分存款增长都集中在后端,很可能是“临时性”吸收的存款,以满足当时75%的贷存比要求。银行要想比上一季度增加规模,就必须留住上一季度末吸收的“临时性”存款,并且实现存款的内生增长,以保持其贷存比在75%以下。
如果资产负债表增长乏力,其背后很可能是以存款的内生增长取代了原有的季度末的临时性存款。这样一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长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银行前一个季度末的“临时性”存款外流所致,这很可能抵消后一个季度银行的内生存款增长。这导致银行的净息差升幅不大。
令一个显著特点是,上市银行同业负债来源出现较大变化。2010年末,整体同业负债较2010年初增长8%,其中大银行、股份制和城商行分别较年初增长2.3%、15%和133%。其中,北京银行增长248%、宁波银行增长115%、兴业银行增长95%,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增长都在50%左右。
如果将贷款派生存款与银行高息揽储使贷存比达标联系在一起来看,银行开设的众多营业网点当然希望做更多的零售业务,吸收更多的存款,而不希望花费更多的成本或者买卖自有资产来获取资金。
这说明资金不愿意放在银行中被低利率侵蚀,同时银行的理财产品已没有吸引力。大量的资金游荡在市场中,而不在银行里。在贷存比要求的压力下,规模增速支撑业绩增长的方程已失效。
虽然2010年的银行在风雨中摇曳,但是,资产负债的变动 直接影响到 银行净息差的变动。
2010年上市银行季报显示,平均净息差形成环比上升态势。其中:
1.
2.
3.
最主要的就是,城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低于付息负债成本率上升幅度,导致整体利差有所下降。
对比银行生息资产与贷款和付息负债与存款的变化可以发现,6家上市银行:北京、兴业(2011年再融资)、民生(2011年再融资)、宁波、华夏(2011年再融资)和南京的生息资产高于贷款、付息负债高于存款,它们的息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些都是在上市银行中总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存款的减少导致贷款的减少以致派生存款的减少。但为了保证息差上升,提升业绩增长,银行又不得不进行资产、负债的腾挪。但空间已十分狭小。再加上央行的调控,以及银监会的新指标,使得部分银行至少在2011-2013年前后,想办法再融资。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我们提到的问题,为什么2011年之初,就有一些银行要宣布进行再融资。比如,近期的光大银行选择在香港IPO,其实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够支撑到2011年末。
综上所述,对比银行资产负债表显示,银行依靠规模增长支撑业绩增长。但没有存款支持,而信贷投放过高,就会导致 贷存比 > 监管要求。在吸收存款乏力的情况下,银行迫切需要某些大股东入股。因此,兴业、华夏、民生、光大需要继续补充新资本。这些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则可以避开二级市场,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但是近期,某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式是不断出现变化的。最初公司计划通过境内发行可转换债券及增发H股进行融资,在转债发行结束后,调整为同时在境内外进行配股。原因在于该行在境外上市的H股价格当时较低,其在境外市场通过增发进行再融资显然定价会比较低,对公司不利。另外,大股东的加入打消了对境内市场压力的顾虑,为在境内外同时配股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环境及条件的变化:
第一,
第二,
因此,上市银行改变再融资方式这件事表明有关部门对市场现状是有客观认识的,并且也在采取一些切合实际的措施来解决。对于渐变的银行再融资方向,2011年已公布再融资方案的几家银行似乎初见端倪。
这里重申的是,在对比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净息差 环比上升的银行中,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
在信贷调控背景下,议价能力提高和季度票据贴现余额的大幅下降,是净息差上升的主因。但是,从报表中并不能找出更多支持息差上升的数据。
目前,同为大张旗鼓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 民生银行 和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净息差 是环比下降,招商银行 净息差 是环比上升。民生下降的原因就是:存款不足导致付息负债的压力加大。
此外,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还不能支撑银行大部分收益的情况下,息差收入是衡量银行盈利多少的唯一指标。因此,随着央行2010年和2011年的2次加息,贷款利率随之提高。实际上,80%以上的贷款是在2010年11月以后,开始重新定价的。
而自2010年9月之后,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上行,但实体经济是否真正过热,产业资本是否都在进行产业投资,从银行的报表中并没有看出更多的迹象。但是加息却保证了:一定资金流入银行从而降低付息负债成本,同时贷款利率上升也能提高银行的贷款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究竟哪种方式才会成为未来方向,各家银行除了了解自身情况,更需要的是市场环境。诚然,只有银行的各项盈利指标提高了,才可以向市场融资。
(特别提出:目前招商银行,暂且不需要新融资,表现出超越同业的把控和调控能力。但是基于2011-2013年,将会爆发整个行业再融资趋势,那么未来招行是否再融资,已经不是焦点。招行关注的焦点则是:以什么样的再融资的方式出现?再者,2011年的宏观调控,要逐一等到下半年通胀见顶,银行业才可完全释放初2011年的盈利增速,因此,招行选择什么时机进行再融资,或者另取他法,还有待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