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2》中的心理学
(2011-06-01 22:49:55)
标签:
功夫熊猫2襄阳万达万达电影院六一儿童节培训班情商教育家庭教育 |
分类: 感言随想 |
最近看了一本国外情商专家所写的情商书籍,里面讲到一个小男孩从小对于“恐惧”的感觉及父母给予的处理方式,直到长大后,他成为“成功王国”里的成功国王,可是当他发现一个大臣把巨额资金转移到私人帐户用于炒股,而尤其愤怒的是,这件事整个国家除了他本人无人不知,他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这个国王(企业家),从小被父母披上了“坚强”的外衣,可是其心里的恐惧却从未消失过,反而越来越强大,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为自己做了类似的“定位”,定位为一个坚强者,一个成功者,却从不愿承认自己的软弱、失败,但是我们内心里,却从未停止过挣扎。
最近一段时间,我想让自己沉寂,旁观、重审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自己的选择究竟自己能否胜任?前段时间我在心情郁闷中写了情商教育,究竟能走多远?_天鹅之路_新浪博客,并非我对情商教育的怀疑,坚持了六七年不曾放弃,首先肯定她的存在意义,只是现在,却从未有过的恐惧:情商教育,我真的掌握真谛了吗?我的能量能够彻底地帮助家长和孩子改变现状吗?
事实上,自己对情商教育和家庭教育了解的越深,越是意识到现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中,伪教育太多,真正懂教育、会教育者,并不多,前几天博客里转载了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而对于家庭教育,深知家长的言传身教,尤其是父母那一代受家族的影响,会一代代相传,随着我对NLP、家族系统排列的了解,也越来越对改变家长、影响家长感到力不从心,责任重大。
由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我不想做伪教育,不想随波逐流,不想误人子弟,不想象众多的看起来冠冕堂皇的形形色色的培训班那样,心安理得地赚家长的钱,如果我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心静”,让自己心中坦然的话,就还是选择寂寞地修炼吧。
我知道,我也许不适合做一个商人,今天,在襄阳万达,人气特别旺,前段时间我原本想在万达步行街找几个商家谈谈,看有没有人愿意让我们的孩子暑期去做职场体验的,今天一进万达步行街,带女儿到第一个商家——德克士吃早餐,只感到那里孩子真多,如果我是一个见着孩子就扑上去的培训界精英,可以说万达广场真的是一片宝地,至少今天我所看到的确是如此,也许今天是六一的缘故吧,我淡然走开了,今天是六一,我是来陪女儿玩的。
后来,看到中厅有场大型的少儿才节表演,围观了一会儿,大感失望,看了几位孩子都是表情木纳,毫无快乐的感觉,不禁感到沉重,看到许许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感觉似乎到了另一个国度,更令我纳闷,不知道这些家长们是如何想的,也许有许多家长就只是想要让孩子锻炼下而已,这倒也无可厚菲,只是这令我感到窒息,我叫了女儿走开。到了影院,匆匆买票时发现:一英语培训机构在影院门口大摆咨询台,并且在那里现场“表演”,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宣传方式,可是站那儿排队的一会儿时间,便为这里的喧闹感到烦躁,这在的环境,适合孩子们在那里学习英语吗?可是在这嘈杂的声音中,居然还隐约听到几个孩子在随着老师念着,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安排招生宣传方式吗?如果是,那我心里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作秀,如果不是,也注定我悄无声息。这,就是我心中的矛盾!
关于对《功夫熊猫2》的第二点感悟:“羊仙姑”一点点引导阿宝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了一句话似乎是“真的是忘了吗?还是不愿想”的话,她让阿宝再努力想想,多年来,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的阿宝,竟然一点点全部回忆起来。我们常常会做白日梦似的,在自己的脑海里出现一幅幅画面或故事,也会做一些梦,而这其中有一些,与童年的经历有关,包括自己常常习惯性拥有某种情绪,似乎都与儿时的情感经历有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常常会在梦中回到儿时居住的小村,人是现在生活中的人,景却是儿时那时的景,我常常奇怪,为什么从那里搬走了二十几年,我为何总还是梦到那里的一切,甚至那里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模样,我却仍然梦见的是过去的样子?而这个梦中的情感,大多是恐惧、伤感,因为爷爷是北京人,是当年国民党军队就地解散的军人,而在我父亲12岁时,爷爷就已离世,我们的家庭除了极度贫穷以外,就是受人欺负,从小我们姊妹仨就是不怕困难,越挫越勇,且骨子很硬的那种。而的我恐惧,就我后来学习后分析,一是来自于12岁便离家到十五里外的“镇重点中学”上学,每周要步行经过很长一段庄稼地,甚至坟场(在克亚老师的书里也曾有类似经历,因此特别激动,在北京克亚营销锋会上有机会向老师提问时显得过于激动,话说多了点被大家攻击,而克亚老师也居然没有给我任何的机会),还有,为了省路,不走大路,总是走河边小道,在后来多年的梦中,都是那条小路上让我提心吊胆的坟地、瞎子、自杀死去的小爹居住过的家,我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这种恐惧中,一次又一次地走着那条小路,去上学、去地里为父母送饭、去割猪草。
以前,我不知道原来我的内心有不安全感,也不知道我性格中的缺陷来自于哪里,更不知道,羁绊我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09年在北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时,曹萍老师认为我的家庭一定存在问题,还奇怪我为何没有提家庭中的问题,当时我很纳闷:我的家庭没有问题啊,我只是觉得父母爱吵架而已,吵了一辈子,我从小同样恐惧父母的打骂,恐惧父亲的暴打。如果说我的家庭有问题,唯此而已,但在我心中,仍然觉得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令我尊敬的父亲,尽管他脾气不好,但很有权威。
不过,从那以后,我却越来越清晰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都与自己幼时的情感经历密切相关了,不管这以后发生过何种事情,它印刻在我心中的都不如儿时的深。
对于这一点,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所以需要向熊猫一样去努力“回忆”!
对《功夫熊猫2》的体会三:
曾经有一段话很深刻,很有哲理,让我想想,是谁说的,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你是谁,看你自己如何选择”后面是怎么讲的,我记不清了,当时听到时我感觉是大师在向我们传授功夫秘籍,真希望有机会再看一次,带着目的地去看,留意这些经典的东西。
为什么我当时特有感觉呢,是因为我现在似乎也在寻找一种功夫秘籍,这种功夫是希望在博取众家之所长后,融会贯通,独成一派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冲到云层之上,境界更高,而这个过程,似乎千头万绪无法理清,国学经典,禅修,NLP,情商,九型人格,家庭教育,催眠,冥想。。。。。。必须对这些专业非常精通,而人力资源、营销策划,缺一不可,这些,究竟是取众家之所长,还是象很多老师所讲的那样“梅花针”般地聚集、专注呢?
要练就这种超凡脱俗的“功夫”,需要多久?剧中熊猫也问过那个考虎要用多久练就那只掌,答案是N久,所以这也正是我的困惑,如果我想要真正属于自己的高深的功夫,就注定要沉默很久,耐住寂寞和贫穷,不为世俗名利而动。而这也许,是终极一生,也并非成功。所以,这就取决于我自己的定位,又回到“我是谁”的问题,我能不能达到那个境界?可惜,没有“羊仙姑”能为我预测。
这不仅再次让我想起天鹅之路的企业文化:梦想、目标、坚持、努力,丑小鸭变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