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同
刘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53
  • 关注人气:22,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美丽最少年》——sein    素色医院刘童 发表于 2006-01-07 05:16:37

(2011-11-09 17:17:14)
标签:

杂谈

作者:SEIN

       早就知道刘童在写他的第三本书,可以说是有所期待的。和那些终日厮守书本,靠想象去认识人性和世界的书斋作家不同,刘童的做法要直接的多,也更为聪明。事实上,自传性或者半自传的小说是比较难写的。有限的材料和单薄的经验都是写作中致命的障碍,使你无法控制好情绪。一旦情绪失控,那么小说也就完了。情绪有时候就是一种力量,冷静地使用这种力量可以使一部小说看起来更加干净,更加动人。好在写《美丽最少年》的刘童已经成熟了很多,很好地把握了情绪,使这本小说比他的《五十米深蓝》更加出彩。刘童是幸运的,有着令人羡慕的经历,像陀斯陀耶夫斯基所说的,“我一无所有,唯一害怕的就是对不起我的经历。”现在《美丽最少年》出版了,刘童对自己的少年时代也算是有了个交代。

    

        如刘童所说,这是一本关于友情和爱情的书。这本书里首次提出了“第四类情感”的概念。拿刘童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种界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感情,异性之间有,同性之间也有,可以抹煞,但不可回避。 ”的确,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逃避,必须用时间去认真面对的问题。《美丽最少年》所讲述的也正是所有经历过青春的人都感同身受的事。阅读《美丽最少年》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回忆里漂浮的过程,关于青春的无奈,关于年少的疲惫。很多时候,你无法分清书中的人物究竟到底是谁,因为我们已经深深地陷入回忆之中,记忆里那些刻骨铭心的名字和书中的名字互相交错混合,难分彼此。与此同时,小说里传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隐蔽的自我教育的气质,让我相信了人的成长似乎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自我教育。人的灵魂是可以学习的。合上刘童的《美丽最少年》我轻轻地在心里和自己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部小说在结构上大胆地采用了双主线的叙述手法,首先出场的主人公是王小绪,他的故事是顺叙的,而另一个主人公与离则在王小绪的故事完毕后承起,以回忆或者说梦呓般的形式舒缓地展开。在小说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两个人物的故事因为一台舞台剧而戏剧化地联到了一起。这是一座相同而又不同的舞台。校园里,一台舞台剧上演了,它的名字就叫做《美丽最少年》。在我看来,这两个主人公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是从一个人身上分裂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人格。或许它正是刘童自己。事实上我敢保证,在生活中一个人没有多重性格简直是不可能的,在不同的环境里你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你总是在演绎你自己,而又不愿把这个角色演的毫无新意,于是你拿不同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人和事。这就是你的多重性格,刘童用这种双主线的手法漂亮地写出了一个双重性格的自己。小说整体的结构严谨完整而又不失新意,这给阅读质量提供了坚固的保障。配合干净利索的语言和恰当的幽默,在阅读的时候几乎可以不换气的把故事读完。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写作。

    
        是的,接着我要谈谈这部小说的语言。语言是一部小说能否博得大家的喜爱的重要因素。是判断一部小说可读性好坏的主要依据(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同时,在可读性的这个问题上,变数最多的一环也是语言。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一部语言生动抓人的小说很容易获得读者的欣赏,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方面,《美丽最少年》的语言是交替的,轻松的。由于采取的是双主线方式,在处理主人公方面,刘童也运用了相应的文字去渲染。如果说高中的王小绪是幽默的热血的横冲直撞的,那么大学的与离则是诗化的敏感的善良的。在小说前半部里刘童的思考是迅速的,卡尔维诺在他著名的《美国讲稿》中这样说到。“迅速的思考不一定比慎重的思考更好,带是可以带给读者特殊的东西。这种特殊的东西恰恰来自它的敏捷。”作者敏捷的思维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与沉重的阅读不同,《美丽最少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轻快的愉悦的阅读快感。更可贵的是,这里面还夹杂着刘童的幽默感,同样不是沉重的。

    
        拿几个段落来看,“于是我又接着挑,选了土木工程,老妈立刻说我小时候玩积木游戏,人家都是搭7,8层。我塔三层就必倒无疑。我爸接着就说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语文课文中你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学得最好的原因。我选历史专业,老妈就说我小时侯经常把爷爷的收藏品送人。老爸说,应该还可以,不过你只要不要再问我张飞为什么不追林黛玉这种问题就好了。”

    
        “只听见谈民民站在球场外不肯挪动一步,成为化石的大声喊着:你们好,我是谈民民,我可以加入你们吗?你们好,我是谈民民,我可以加入你们吗?你们好,我是谈民民,我可以加入你们吗?喊得全场汉子青筋爆出,恨不得冲上去把谈民民打成弹民民,队长暗自骂了一句,妈的,他以为自己是阿拉蕾。然后组织大家继续踢球。”

    
        这种显而易见的幽默除了让你在阅读上无障碍,而这种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细微思考也会让阅读者会心一笑的。一如开始所说的,在观看王小绪的部分的时候你是轻松的。没有任何压力。因为快速的成长,洋溢的少年幽默往往会让你产生共鸣,于是你可以飞快地读下去,当王小绪站在舞台上突然顿悟自己的所得所失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原来这就是少年啊”,依然没有任何压力。生活很简单,如此而已。

    
        而在处理与离的后半部时,刘童运用了诗化的语言去构造与离的成长。如果说前半部的幽默让读者唤起了少年的情感珍惜,那么后半部的思考让读者趋于安静,然后复杂,你会发现年少的那些颠扑不破的疑惑那些曾经伴随我们成长被我们埋藏的未知困惑,在这里都有出现。

    
        与离和晨把看做是自己的亲兄弟,把吾羽看做是他的亲妹妹,可是他们回馈他的却不是如此。于是在这样的感情纠葛中,刘童写到“关于感情的定义。是幸福还是幸运,究竟是爱情还是宿命?仿佛在人世,情都是可以互相贯穿始终的,无论是怎样的情。如果是母亲这样对我,也许这是亲情,如果这是晨对我,也许这是友情,而爱情的最终定义是要根据对象的定义还是要根据它的意义来定义呢?我在笔记本上写上这样的话尝试找到突破点。我想,其实感情,就像网一样的,囊括了所有,不要试图去挑选让你愉悦的那一个。”
 
      “感情都是一样的,我终于知道。如水一般的清澈,像空气一般的贯穿你我的心里。在冰箱里,也许就是冰,在热带雨林里也许就是水蒸气,在我们的嘴里,才化成水,冷暖自知。所以不要过早判断自己得到的是什么,或许什么也都不是。”

    
        这种敏感缜密的思考让人迷惑,同时又会陷入自身的审视之中。刘童在这里所呈现出来的细致感情和王小绪的冲动直率是截然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单一的,记忆里失去的是黑色回忆,留下的是金色少年,这种不避重就轻的方式让我有一点担忧,两种感受的结合必定是极具张力的,然而也是对读者的一种考验。

    
        虽然我一贯认为我们短暂而简单的经历是无法承载起丰盛的青春叙事的,但是《美丽最少年》却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我总在想刘童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能将两种背道而驰的青春气质融合在一个完整的青春叙事里,并且不着痕迹。

    
        揭开极其幽默的表面,刘童的小说里似乎总隐匿着一座忧伤的湖。关于亲情,他写到:这个生命的佑护神,就是我的哥哥,比我大四岁,不能言语,站在我的面前微笑叹息看我高兴。关于友情,或者穿着友情外衣的爱情,他淡淡地写到:他笑起来的样子不沾尘埃,跨着大步奔跑,像太阳一样照耀众生,却像月亮一样温盈生命。

    
        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将我们引入安静而蔚蓝的湖水。在青春的忧伤里,我们踯躅徘徊,不可自拔,像一粒丢失了春天的种子,或者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这篇文章我起的标题是“成长的勇气”,我想说的并不仅仅是完成这样的一本书是需要勇气的,这么简单。事实上,这是一本充满勇气的书,勇气这个词贯彻了始终。书中的每一个人,莫不是怀着巨大的勇气走向我们,走向他们的生活的。天森为了救小绪和古小美,用光了身上所有的力气,死了。这是天森的勇气。吾羽发现晨是为了与离才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选择了离开。这是吾羽的勇气。与离的哥哥为了就与离,用嘴吸干了蛇毒,并因此失聪,最后还因此丧生。这是他的勇气。两个主角在最后和拿出了他们的勇气,懂得什么样的少年才是最少年,什么样的少年最美丽。书中所有的人都热烈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因为年轻,他们的道路上满是挫折,但因为勇气,使他们看起来又都是最美丽的。我就很喜欢书中一个叫古小美的女孩,长的很丑,但是可爱而充满幻想,她总是以太阳为背景出现在王小绪面前。而如果要我给这本书选一个背景的话,我会毫无犹豫的选择这群太阳下的孩子,他们排成一行,手拉着手同时跃起的那一刹那。
 
        “要学会去和人民打成一片……但是不要用头脑去同情——因为这是轻而易举之事——而是用你的全副身心,用你对他们的爱去同情。” 这是吴尔夫在《论现代小说》中引叙述过的一句话,最后我要把它送给刘童,当他怀里揣着理想和勇气去领取他的成功之时,这是最好的箴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