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心态·壹 素色医院刘童 发表于 2005-09-13 16:44:51

标签:
杂谈 |
http://node1.foto.ycstatic.com/200509/13/3/23625571.jpg
“未成年的坐标有颜色么?你问起我。我们未成年的曲线横抛纵抛,终究抛不过生命线,划了弧就径直将我们隔离在两边。我笑嘻嘻的约你坐在台阶边靠于栅栏上,萝藤叶的骚动之中浮动出我们追逐的情节,你追,我逐,谁都不刻意的寻找,然后高声的喊叫,从蓝色上空瞬间坠入水底,重复跃于空中与水底,那个俊朗面庞,削瘦身段的男孩,挥舞恣意在半空打个响指,编织了成长的日志。”——《未成年》章节题头
9月13日
近日《未成年》一直在创作。有时候自己也会模糊了彼此的关系。
编辑问我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我说只是很喜欢野岛申司的《未成年》,悠扬的长笛,绿色灌木的清脆,一群白衬衣的少年,街头奔跑的喧闹。当年看《未成年》的时候还是大三,硕哥想来当时是要把我培养成优秀编剧,于是将家里半生积累的几百套偶像剧拿出来让我挑选,我只挑选了《未成年》。然后半个暑假躺在渔湾市的小房子,终日没有阳光,只在一群15,6岁的少年里沉浸。
我很喜欢曾经写过的一句话,说是少年的成长会伴随着骨节的劈啪做响。这也是看了《未成年》后忽然顿悟似的想法,硕哥说,嘿,终于长大一点了。
好看吗?
不好看。
为什么不好看?
因为没有看懂。——我和硕哥的对话。使得他失望的收回了他培养我的决心。
昨天和小明哥争论了一晚上的老歌手。他坚持认为以前的歌手有生命力,所以他们的歌曲直到现在还被传唱。而现在的乐坛全是劣迹。我说,当我们成为主体,也许10年后,今天我们听的江美琪一样会有生命力。我们就此争论。我发现倒是我越来越不回头看,越来越包容。
《未成年》当初说的是什么呢?当时的我拘泥于情节,小情小爱的故事没有关联性,几个少年之间的误会,理解,仰望天边,拥抱彼此,现在可以让我流连的细节却在当时让我呵欠连连。当我在脑海里将莫小鱼,莫言,白康和丁小氓的故事构架出来的时候,惊心动魄的选择,细水常流的爱恨,凌晨一片墨蓝色海镇的背景让我只能想到用《未成年》三个字去解释。
多好的三个字。硕哥明天来北京。如果我告诉他我下一本小说就叫《未成年》,不知道会不会冲淡一点他对我的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