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了男性女性说纸性  素色医院刘童 发表于 2005-08-06 04:26:41

(2011-10-27 14:59:47)
标签:

杂谈

编辑给我了一个小资情绪的命题。不过我知道小资下半身已经在广州体无完肤,随着鞭挞和唾弃的开始而开始了它的悲惨的晚年。我写不出纸是怎么随着风随着海随着淡淡伤逝的感情来到某某地方。今天讨论纸的性别的目的仅仅是给已然存在而未被总结的规律提个醒。

纸有什么性别?除了宣纸中有生宣,生宣外有熟宣。我也找不出什么诸如此类的方式可以给纸分分类?于是百无聊赖的在纸上划各色各样的生殖器,以此来判定纸的性别。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自欺欺人。记得很早写过一个“电视的性别”,那时侯还可以把艺术节目化成阴性,把体育节目划为阳性。最近,变性的话题突然就从阳春白雪变为了下里巴人,连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韩国有个何利秀,所以谈性别是件颇难的事情。不过早班途中,倒是可以看见男人们边喝豆浆,边拿报纸。下班的时候,可以看见女性们边拿血拼的衣物边拿漂亮的杂志。不禁想戏弄戏弄读者,纸成了报纸就是男性,纸成了杂志就是女性。

当然,粗略看来这样的划分是没有错,但是报纸这种翻起来尴尬,看起来吃力的速食读物无论如何是不适合女性阅读的。比起报纸来,装订工整,色调鲜艳,图片鲜活的杂志与女性更显得相得益彰。如此说来,似乎是按照纸被装订的方式不同而使得它们的性趋向不同。不知道大家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没有:一块出生的两个婴儿,仅仅是因为医生先取谁出来谁就是老大,谁就可以享受妈妈较大的乳房。小弟每天看在眼里饿在心里,满是委屈。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抹了点砒霜在妈妈的大乳房上,谁知道哥哥没事,爸爸被毒死了。像市面上这些出版物,很多不应该成为杂志的成为了杂志,很多理应可以做成杂志的却因为某些原因做成了报纸,杂志以为这样的报纸快要死了,报纸以为那样的杂志快要死了,最后读者被毒死了。

有点悲惨。所以纸性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上的问题。手头有很多必买的杂志,除了《三联》还有台湾版的《男人志》。《三联》薄薄的一本要价5元8角,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沉甸甸,按朋友小乖的话,这里的内容非逼得你产生把它们逐一背下来的愿望为止。没有太多的花哨,就像一个有风度理智的未婚王老五,有的是成熟男人的魅力。

更多的报纸,每天一叠,要价不高,符合很多小市民的心态,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我奶奶经常用我给她买五十斤米的钱叫人背80斤米回来,还以为自己赚翻了。这样的报纸要全部读完至少得花上大半天的青春,打击政府拖沓提高办事效率最好的方式就是除了降低茶叶质量那就是精简报纸内容了。

从纸的性别说到纸的装订再说到纸的内容再绕回来,发现关于纸这个东西还是蛮有说头的。当然,如果给纸一个生命的轮回,也应该赋予它足够的权利,它有权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漂亮的铜版纸或者看起来厚重扎实的新闻纸,它也有权选择表达的观点,言简意赅的,零碎的,或是大义凛然的。中国第一变性人张克莎当着众人的面,扶正她精致的小鸭舌帽,甩甩浓香的卷发,像极了女人,他(她)对好友小乖说:“我不喜欢你这种类型。”我们不用考虑她的择偶标准,因为她曾被称为纸质男人,出于尊重才呼她一声“小姐”,她漂亮的纸质面容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纸的性别是难以把握的,揉成一团的,塞进装水的玻璃杯,干脆的纸张,再单纯坚硬,最后也化作软绵绵、分不清“性别”的不明物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