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2014-02-28 07:29:15)
标签:

荠菜炒冬笋

江南小炒

tony小屋

新浪美食

美食

分类: 中国菜啊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这几天一直下雨,想必是春天前最后的冬雨了吧。虽然有点湿冷,但这也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不属于“倒春寒”,春天都未到,何来倒春寒啊。倒春寒指的是真正的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来了,但是又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我记得有一年倒春寒非常厉害,虽然是3月入春了,但是到了4月都非常寒冷,一直穿冬装,而到5月天气一下子变热了,让人感觉从冬天跳到了夏天。天气预报说,今年入春时间大概在3月中下旬,跟往年差不多,现在2月快结束了,离春暖花开的时节就不远了。

 

    咱们还是回到吃的上来。江南的冬天里要说时令的蔬菜除了大蒜(很多地方叫青蒜),青菜,萝卜,我想最让人喜欢的恐怕非冬笋莫数了吧。冬笋,顾名思义,就是冬季里的笋,确切地说其实是冬季长出未露地面的毛竹的笋,它和春笋不管在形状,颜色和口感上都相差很大。冬笋外表颜色是淡黄色的,圆粗状的,剥开后是乳白色的,它的笋味比春笋更香浓(看看我的图片大家就认识冬笋了)。冬笋在江南的冬天是非常受欢迎的菜,由于它不像春笋那么多,所以价格高,在以前只有在过年那几天吃,其实冬笋可以从11月底吃到2月呢,要是有几年春天来的晚一些,可以吃到3月下旬。

 

    冬笋在江南一般都来做小炒,而且以打成薄片居多,冬笋炒肉片,再撒点韭芽,那个美味啊,黑木耳炒冬笋,雪菜炒冬笋等等,还有就是这道江南经典的荠菜炒冬笋。其实在江南的冬天荠菜就开始生长,到了1月,田野里已经有零零散散的荠菜,到了过年的时候,荠菜可是要花高价钱买到的,但是随着气温变暖,春天里田野里荠菜多的是,这时候的荠菜和春笋一样廉价,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只有在江南你才可以吃到这道冬天和春天两个时令衔接时的蔬菜,把它们和肉片放一起一炒,勾个薄芡,一道滋润的冬笋荠菜就做好了。今天我用了鸡胸片,味道会更加的鲜美。做冬笋一定要记得把剥好的冬笋焯一下水,除了里面含有草酸,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通过焯水改善其口感,有些人吃未经焯水的冬笋喉咙会发痒,但一定要记得把焯水过的冬笋马上要用凉水冲一下后用凉水浸泡一下降温,这样不会影响其爽脆的口感。

 

原料:冬笋  荠菜  鸡胸肉

调料:食用油  料酒  生粉  

 

做法:

1.鸡胸脯肉打成片;

2.在鸡胸片里放入少量盐,料酒和生粉,抓匀腌制15分钟;

3.剥去冬笋外壳,切掉根部这一块;

4.水开后放入焯水,时间在2分钟左右;

5.冬笋从焯过的水里拿出后冲一下后放入凉水里浸泡一下降温;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6.冬笋打成薄片;

7.荠菜焯水后冲凉挤掉水分;

8.把荠菜切碎;

9.热锅冷油加入鸡胸片迅速翻炒到颜色变白马上拿出备用;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10.加入冬笋片翻炒几下后加入鸡胸片;

11.加盐调味;

12.加入用生粉勾兑的水,边加边翻炒;

13.马上加入荠菜翻炒即可出锅。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Tips from Tony:

1. 冬笋最好要焯水,因为有些人吃了未焯水的冬笋会过敏,而且焯水还可以去除冬笋里的草酸,荠菜也是如此,而且焯水后冬笋和荠菜都要马上冲凉降温才不会影响它们的口感;

2. 用生粉腌制后的鸡胸肉也非常鲜嫩,很容易熟,颜色变白就差不多了,所以我采用过油法(适当多放点油),颜色变白就拿出,炒的太久就不嫩了;

3.因为炒鸡胸片的时候放了相对多点的油,所以后面就用锅里剩余的油继续炒冬笋即可,不用再额外加油,鸡胸片当然可以换做里脊肉片;

4.冬笋和荠菜都已经焯过水时半熟的了,所以没必要炒很久,否则冬笋就不脆,荠菜颜色会泛黄;

5. 用生粉兑水勾薄芡可以让菜吃起来更加艳丽,吃起来更加滋润,还可以锁住菜里的营养,真是一举多得啊!

6.整道菜一气呵成,基本没有什么调料,鸡胸片里放了料酒,所以整道菜连生姜都省了。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这就是江南小炒的特点,不油腻,滋润爽口又营养!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点击进入微博 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江南独有跨两季的荠菜炒冬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