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2019-09-08 11:20:48)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张昌文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而迷雾重重、对新课程课堂内涵认识不深而无能为力、教师放不开手脚而心有余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教育回归本真,真正实现课改目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较为生硬与突如其来的“引课”环节,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亦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与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课改的最终目的,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表面如火如荼,实则劳而无功”“看似热火朝天实则金玉其外”,具体表现为: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课改”而“课改”、因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走过场的现象,他们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听说读写样样俱全,讨论交流面面俱到,但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追随课改的潮流担雪塞井,炊沙作饭

3.“拿来主义随波逐流的做法,束缚和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及成长空间,即一味地、盲目地、循规蹈矩地参考与借鉴专家、名师、名校的课堂教学做法或追求高效课堂模式其实无异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4.在课堂评价上,教师往往评价性语言欠缺,重过程轻细节,重讲解轻激励,即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5.课堂提问缺乏艺术,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存在冷落部分学生的表现,未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致使一些学生在得不到老师的“关照”后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变得我行我素、肆意妄为。

6.不关注教学细节 存在课件链接不正确设计的问题或学习任务缺乏广度和深度环节衔接欠科学课堂语言不精练、教姿不规范、照本宣科、异口同声千人一面的局面

7.因担心用时较长、不信任学生或缺乏耐心,留给学生思考、探究、活动的时间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体现

8.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部分教师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那些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的问题,纯属故弄玄虚和浪费时间

二、改进建议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在教学中起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主题、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等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多种形式,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让学生从上课前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导语”的桥梁、路标作用,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起到先声夺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以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给予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更加自信更有兴趣更有激情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扎实的学识十足的自信是教师上好每节课的重要因素,教师于教学中要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如“突发事件”“学生的错误与不配合”等)的干扰,避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出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现象

4.教师的授课语言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和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上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准确无误和条清缕析,克服口误、口头禅、逻辑混乱等问题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备课、深知内容、熟悉学生,可为课堂教学行云流水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所以教师应于课前深入研究教材、深入研究学生、深入研究教法与学法,以便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操纵自如和信手拈来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不厌其烦的点拨,往往对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起着推波助澜、点石成金的作用,教学中师应以简明扼要、旁敲侧击的语言和方法引导、点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式的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或是为了单纯地寻求答案,甚至是打破课堂僵局去偷换概念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愿望,而不是教师的强制性要求或教学语言上的“严词逼供”,所以教师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8.成功的板书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优化板书设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教师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研究自己的方法要善于涵养自我内心之德,磨砺教育教学之能,从而在成长中不断历练自己、成就自己。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实施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并注重学习、转变观念、加强反思、勇于探索、革故鼎新,努力从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