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祭
(2010-10-14 08:41:43)
标签:
汪荣祖圆明园华文第二次鸦片战争万园之园文化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一、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清王朝历代皇帝各处离宫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无疑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处被誉为 “一切造园艺术典范”的“万园之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从那时起,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成为中国人心中对于盛大绚烂的中华文明的追忆与怀想,也成为一个民族饱受外侮的耻辱印记,其间回荡着传统与现代碰撞交织的痛苦声响。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圆明园。150年沧海桑田,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在那里——它是所有中国人永远的痛和耻辱,它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奋发的塔标。围绕她的伤悼、自省、图强等话题一直未曾消歇。
在201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圆明园管理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西书局在圆明园“谐奇趣”遗址共同主办“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访谈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资深媒体人、《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的作者伯纳·布立赛以及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一书的作者汪荣祖教授就圆明园的建筑艺术、被毁过程以及历史镜鉴作深度访谈。
二、
伯纳·布立赛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从一个法国学者的角度全面正视和反思这一事件的著作,他以一个热爱和平、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法国人的良知,比较公正客观地写下这段历史,提醒西方不忘“记忆的责任”。汪荣祖的《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则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英语撰写的全面研究圆明园的历史巨著,该书回溯了“万园之园”荣辱交织的过去,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对于那段屈辱历史的研究与反思。两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纵论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他们的对谈不但以全球视野和中西维度审视那段苦难历史,提醒中国人不忘屈辱过去,奋发以图强,更向世界表达了铭记过去、珍视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珍视和平与发展的永恒理想。
三、
汪荣祖,中国近代史学家,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著有英汉双语版《追寻失落的圆明园》(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该书意在重现这座业已消逝的宫苑,还原一幕荣辱交织的历史,从宏观上呈现圆明园布局、扩建、焚毁、修复的漫长变迁,亦于细节处勾勒园林建筑、生活起居与日常运作的点滴,回溯“万园之园”曾经的苦难与辉煌。
伯纳·布立赛(Bernard Brizay),法国历史学家,法国《费加罗报》、《巴黎人报》资深记者。著有《1860:圆明园大劫难》(Le Sac du Palais d'Eté,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该书首次从法国的角度全面回眸和揭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进程及其后果,对殖民帝国掠夺与破坏人类文化遗产的罪行进行了谴责。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许振洲教授为本次活动担任翻译。许振洲,北京大学1984年法学学士,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1987年政治学硕士,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1991年政治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四、
(一) 主持人现场采访伯纳•布立赛与汪荣祖:
访谈问题提纲另附
(二) 两位学者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
(三) 外研社与中西书局向圆明园管理处赠书
五、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