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有的收入分配差距决定了两种品牌在国内会生存的更好。
一是顶级品牌,原因是财富的集中,中产阶级的向往。
二是三流品牌,原因是低收入人群众多,刚性需求。
为什么庞大的中产阶级确会令二流品牌生存不易?
一是中产阶级受困于房价,透支了消费能力,所谓中产,名不副实。
二是中产阶级中的较富有人群,更加需要奢侈品带来的感觉——成功、受人尊重,其欲望远比最富有的人群更强烈,原因也很简单最富有的人的成功不需要证明,其自信发自内心。
曹仁超先生曾有精彩的论述,反映了同样的观点。
“可惜事与愿违,李宁一如过去香港不少品牌陷入中产阶级的陷阱,例如鳄鱼恤金利来……许多人以为社会上最多是中产阶级,因此向中端市场发展没有错。以过去香港经验,当中产阶级收入渐丰,消费便由低端市场走向中端市场,形成鳄鱼恤、金利来等大行其道,但中产阶级消费不会停留在中端市场,而是逐渐向高端市场上移。今天香港中产阶级大部分穿外国名牌服装、女性皆用外国“名牌”手袋,市场上只有中低端,例如佐丹奴或G2000等可以生存;其次是高端产品,如外国品牌,大部分中端产品反而失去生存空间,包括思捷环球。令人担心是中国消费市场亦进入低端产品及高端产品可以生存、中端产品生存空间则愈来愈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