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大佑的《童年》里有漫画黄金时代的记忆

(2016-07-21 10:23:36)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Ugdv19RhpmpLXhrTqniazjiaGibibiapKtaoictn5uG91AbwjM5CAphULuzaSG83yBRoXrOrsnVg4TThPHf1rNS7TibW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作者 | 龚显耀

摘自 |《我在宝岛长大》


20世纪 30年代许多台湾读书人受日本漫画影响,创作了不少台湾本土漫画,1949年后这股风潮和来台大陆知识分子合流更是催生不少漫画杂志。到了 1958年时《漫画大王》创刊,与原有的《东方少年》《模范少年》《新学友》《中国少年》等儿童刊物一起,台湾漫画走向十年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叶宏甲的“诸葛四郎”系列,对啦,就是那首有名的《童年》歌曲里头“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把宝剑”说的故事。其实和罗大佑同年的我们都知道,诸葛四郎和魔鬼党根本不是抢宝剑而是抢机关图。

叶宏甲的诸葛四郎系列居然一画就画了 15部,总共好几百本,在那个用笔一点一线画漫画的时代,也不知道他一个人是怎么画完的。

诸葛四郎系列故事横跨中原和南蛮几十个国家,人物组织又特别复杂,魔鬼党、黑蛇团、双假面、双骑士、十剑士,把刚上学识字不多的我看得晕头转向,可是又好看极了,一上手就舍不得放下,每天和其他小孩讨论的就是四郎怎么了?真平怎么了?沈少玉、诸葛玉真又怎么了?小孩们识字不多都是看图说故事,刚上学逻辑顺序又不清楚,大家颠来倒去地讲述,常常为了故事内容争得面红耳赤,到最后一定是双方发誓打赌:“故事就是我说的这样。”

另外还有牛哥的“牛伯伯打游击”,牛哥本名李费蒙,香港出生,30年代在汉口读书,抗战时期就东奔西躲,画过漫画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进入广州新闻界。1949年来台湾后,因怀念故乡,将当年经历以幽默朴实却又带点辛辣的画风开始画“牛伯伯打游击”系列。这个系列在台湾《中央日报》连载,让一份原本数千份订阅量且毫不起眼的小报,在几个月内暴涨十倍,成了数万份订阅量的大报,零售的还不算,有点类似当年香港《明报》开始登载金庸小说后订阅量暴涨、一举成名的情形。

http://mmbiz.qpic.cn/mmbiz/Ugdv19RhpmpLXhrTqniazjiaGibibiapKtaoicBXiakXjWiaJs1MhHSBOCiaZmNhw3EPMuzKY7TP4MWxYZaONhibnD8Ya7y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李费蒙创作力惊人,漫画用“牛哥”做笔名,小说则用“费蒙”。台湾早年仅有七家日报、两家晚报,他一个人居然每天同时有四种风格迥异的漫画刊登,加上三部长篇小说在八家报纸连载。在看了牛伯伯漫画 15年后,我成了青年才接触到他的长篇小说,从《赌国仇城》开始,到《情报贩子》《画室孽缘》《大小姐与流氓》就又一发不可收拾,不过这是后话。

当时除了这些本土的漫画外,租书店里还有大量的日本漫画。那时候没有什么版权观念,只要日本市面上上午出了什么,当天下午就能传真到台湾,而台湾接受过日本教育的人多,两三下就翻译修改好,拿去上机印刷,不到半个月台湾租书店里就能见到诸如手冢治虫、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藤子不二雄等漫画大家的作品,这些也都给了我许多的幻想空间。

不过在我的心里头记得最深刻的还是梶原一骑的作品,他的《虎面具》描述了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摔跤手在摔跤场奋斗,并将所得巨额奖金都用来回馈孤儿院。为了隐藏真实身份,出场时都戴着虎面具。

血汗横飞的摔跤场面本来就足够刺激我们这些野性不羁的小孩,再加上得到的巨额奖金又是用来养活孤儿,如此行侠仗义真乃我辈中人,更是憧憬着未来也要向虎面具大哥学习。爱屋及乌,梶原一骑的拳击漫画《小拳王》与棒球漫画《巨人之星》也让我爱不释手。

村子里的租书店其实就是一间小小的屋子改装的,门面狭窄不过三五步宽,纵深倒是不小,能有个十来米,后头就是个常年深锁的房间。

整个店里除了门口有些阳光外,店里头都是黑漆漆的,要开灯才能勉强阅读,老板又节省,就是一两盏昏黄的白炽灯泡孤零零地吊着,我的近视度数估计这几盏小灯应该贡献不少。

进得门来左右两边墙壁从底到顶都是书架,书架下面就是一长溜矮矮的用杂木板随意钉成的长板凳,给店内看书的人用。左手边书架放满了武侠小说,右手边则是漫画,大人小孩各取所需。老板一个人就一个小桌一把藤椅坐在门口算钱,边算钱边用眼睛斜斜地扫视店内,看哪个敢偷看不付钱。

大人们一般都是进得门来选了书付了钱就走,小孩们则是先选好书,去门口付钱,再回到店内深处坐下来一页一页地慢慢看,而不是带回家看。

开玩笑,哪敢带回去啊?那时候的父母根本不准小孩看课外书。

课外书是啥?字面上来讲就是课本以外的书。也就是说父母只要看到小孩在看课本以外的书,不由分说就是几鞭子抽过来,口中还不依不饶地骂着:“你都学会啦?你都考 100分啦?你把整个课本都背下来啦?没有,没有你还敢看别的?不抽死你我不姓 ×!”所以“求知若渴”的小孩就只能歪在租书店内的小板凳上就着几盏灯泡看着一幕幕的故事,而且没有小孩敢坐在敞亮的门口看,万一大人出门办点事经过租书店,那就被逮个正着,回去就又是一顿好打。

别说,大人冲进来找小孩的情景我可见了不少,老板还乐意得很,反正小孩已经付过钱,书没看完少不得几天后又要来付钱再看,一本书收两次钱有啥不好?

那时我没什么零用钱,又想多看点漫画,就集合起两三个小伙伴一起进去分别租个两三本,看书时我就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小伙伴就坐在身边斜眼偷看。同样的,小伙伴在看书时,他的书也是一页一页慢慢翻,我也斜眼偷看,一毛钱租一本漫画就能给两三个人看

如果老板盯得紧,大家就并排坐,每人手中的漫画一字翻开,看完了自己的再斜眼看别人的,都看完了再一起翻下一页。这时候小脑袋和小眼睛都要转得快,几个故事同时看还要彼此接得上,因此我从小就练就一身能同时看几本书而不会弄混的本领。

有时候找不到伙伴只有自己一个人进去看,口袋里没多少钱却又想多看书,那时候就得偷书看。偷书看不是偷书回家看,漫画书偷回家肯定换来一顿好打,老板根本不怕你偷。

http://mmbiz.qpic.cn/mmbiz/Ugdv19RhpmpLXhrTqniazjiaGibibiapKtaoicc3ibhI1zLzUcETHgqicDic8Wt0T2kSrbEbQ9h3njCd9Vwf0F6cFJ6Es2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偷书看其实就是偷看书,先大大方方地走进去,找准了今天的目标,譬如说《诸葛四郎魔境历险记》总共 10册,先看准了书的位置。这些书最好是放在低一点的地方,能被我坐下来时的小小身体挡住,还好一般畅销书都放在低一点的地方,这样小孩才好拿。先抽个三本,第一集到第三集,拿去柜台交了三毛钱,再回到放书的位置坐下,正好挡住剩余几册。

好啦,将书放在腿上一本一本地看,翻了几页就要用眼神盯紧老板,只要他没注意,就把腿上书本抽一本压在屁股下再伸手抽出第四集来看,这样手上保持一本腿上保持两本给老板看到了也不会疑心。火速地看完第四集,趁着老板不注意再依样画葫芦地抽换成第五集,就这样直到看完了第十集再回头来看自己花钱的第一集,故事嘛就得自己在脑海里重组了。

于是我很快就又练就一番不但能速读而且可以快速抽换的本领,一毛钱能当五毛使,不过成本就是眼睛就这么废了,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

看漫画对小孩子到底好不好?真不好说,不过对我绝对是好。从看漫画起我就对所有故事书入了迷,等上了学只要是书就喜欢,一路凭此过关斩将上“清华”,日后想来漫画书也是让我受益匪浅。


http://mmbiz.qpic.cn/mmbiz/Ugdv19RhpmrEcLzk4VRX4iaJoAPWzuccw7o5nPNW6RDOhFF4gxJgFDiaKUTrtXnwRnk1fKMbnmep8JAup4ZE9Iag/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亲历台湾30年政治剧变 

普通人的大时代故事

http://mmbiz.qpic.cn/mmbiz/Ugdv19RhpmrEcLzk4VRX4iaJoAPWzuccwr6ibXowoSsIV6ibG4RBOWqibE1Q5NOU8yDibia8Kb5v2AGjsuELTh61eGC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以上图文摘自《我在宝岛长大》,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