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2025-10-17 08:5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
9.30周二
出发,武汉-兰州,21:15-23:40,下班后迅速赶车.还好,路上不堵.东航也是常坐的选项.此外是国航.到达后有酒店巴士接,直接送到机场酒店.家庭房.j 娃大巴直接到市区.

10.1周三 
早起,小雨,约了网车直到兰州西,68公里.那里订了西站附近的汉庭酒店,标间.到达后,雨--居然停了.
汉庭酒店出门右边的牛肉面特别好吃.拉面,牛肉是大砣的卤肉.现场看到忙碌的主人正一片一片地切成薄片装在小碟子里,手起肉片落,肉片厚薄均匀,肉理纹路清晰.面+牛肉+小菜需单独点.面非常劲道,牛肉是正块子,软而香,做的小菜清新可口,脆鲜.特大号一海碗面夺上来河西走廊之行--国庆大西北以最豪放的格局迎接东西南北的客人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安顿好后,直接去了攻略中的简牍博省博.简牍博不需要预约.

用1个小时快速浏览了简牍,简牍是一种工具,古人记录文字的载体,有多种材质-竹简和木片.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河西走廊乃汉简之都。

现保存有武威《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460多枚,居延新简(甲渠候官)8400多枚,肩水金关汉简12000余枚,敦煌马圈湾汉简1200多枚,甘谷汉简20多枚,天水放马滩秦简460多枚,悬泉汉简23000多枚,水泉子汉简600多枚,黄家湾晋简30多枚。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吐蕃文、西夏文木牍。

甘肃汉简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发现较早,研究历史长,是研究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中外关系等重要史料.

简牍现有藏品5万多件(其中:简牍4万多件,其他文物1万多件),主要为秦汉简牍及相关文物。


省博是每逢必然去的.需提前3天预约.周一闭馆.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黄河之滨,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

镇馆之宝“马踏飞燕”.

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5个基本陈列,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博馆有一次性的语音导览仪租用,租了一件,不然是有好多看不懂的,人也是多.

下午信步走到流经兰州市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七里河区,兰州市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10.2周四
兰州西-张掖.7:59-13:14,很遗憾,在携程上没有预抢到动车票.只得早起坐z字号.得多坐2小时.还只能到张掖,张掖至张掖西10公里.
然后,张掖-张掖西,依然网约车至.如果直接在张掖西站下,那就可以直接入住张掖西站附近的桔子酒店,这个酒店房间设施是智能模式.家庭房.下午3支小分队集合齐去张掖七彩丹霞,桔子离景点40公里.七坐车200元.门票93元.
七彩丹霞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更美的在于色。
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
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成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非常不真实.

海拔高度在2000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其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当代诗人李祚忠诗:

五绝·踏看张掖丹霞地貌

天撒五彩霞,地展锦无涯。落日斜光下,山叠色更华。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象不象五花肉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10.3周五
平山湖大峡谷+大佛寺,门票328+38元.

大峡谷离张掖西站60公里,租车360元.有深度游和普通游.深度游就是要攀登近乎垂直的梯子,普通游沿着山的走势有很长的步行石阶到达出口.前后都一样,中间有区别.分2支队伍,娃还是偷懒,走的石阶,但结果虽然比我们早到,却说台阶太多了,累得很.

景区以大峡谷、石林奇观、戈壁雪山、原始深林、自驾越野、运动攀岩、民族风情为一体,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现已成为科普、生态、探险旅

游的新亮点。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那个近乎垂直的铁梯爬得让人心惊肉跳.第一段还行,有点刺击,第二段是挑战,第三段便是极限,这三段是需要持续攀登的.
因为手不敢松劲,脚又得小心翼翼的,先是两只手握紧,然后一只脚一只脚踏牢固,再缓缓往上爬,长时间的神经紧张与手脚并用,话都不敢讲.唯恐注意力一个不集中便踏空了.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如果再多一段上,感觉手就不能得力了.在攀的方面明显感觉不用先生,他似乎很轻松地3段下来,而且还敏捷地抓住了前面掉下的发卡.还在下面得劲地说:发卡掉了,jian到了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皇家寺院.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9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17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占地约2.3万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

据记载: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朝拜,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

南宋投降元朝的末代皇帝恭帝赵显在此出家,在藏传佛教著名寺院萨迦寺为僧.

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10.4周六
张掖西--嘉峪关南.9:05--11:01,多买了3站,z字号.住敦煌夜市博汇文华酒店.
酒店出门便是夜市.极为方便,夜市进口紧邻打卡点wc.好奇进去一观,里面是仿原生态居西北的土墙堆为壁,里面便是一个一个的如厕间,智能马桶,加热垫,自动冲水,自动洗屁屁.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嘉峪关关城.
门票联票110元(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天下第一墩)
明长城的西段。
关城始建于明朝,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国家5A级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瓮中捉鳖,古人真是聪明,首先是修筑城来拒敌,城墙上内外2道墙--里低外高,中间形成人道,且外面墙留有炮台口与瞭望口,然后在城墙建小小 的弧型或矩形的瓮,只需关起门,便形成关门打狗的模式,可以感受古人智慧,身受当时的情形,着实让人无限暇想.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左边平的是马道   右边台阶的是人道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关内与关外分水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城堡北8km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山坡上。
明嘉靖18年(1539年),为加强嘉峪关城堡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建筑了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 ,是长城注入嘉峪关时的最后一段。
 因长城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形式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
悬壁长城原墙现只余一截,底阔4米,上宽2米,高0.5-6米不等。
现存750米长城(1987年)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在45'的山脊上,形似凌空倒挂,类似于人的手臂呈S状搭在山上,因而得名"悬壁长城"。
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颇似北京司马台长城。
故悬壁长城又称"西部司马台"。
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天下第一墩
嘉峪关天下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南讨赖河岸,距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是原肃州西长城的南端墩--故名:万里长城第一墩。

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

墩台筑于长城墙体内侧,矗立于57米高的垂直河岸上,地形奇险,猿臂难攀,现残高8.3米,底边东西底阔14.3米,南北长15.7米。为黄土夯筑,夯层20厘米。

墩台所处之地位祁连山麓冲击扇,冲击扇砂石层厚度达数百米。其性干则坚硬,遇水则松散。

由于祁连山雪水和雨洪常年冲刷,冲积扇上切下一深深的河谷,讨赖河因此而形成。河水常年冲刷,墩下河岸逐渐坍塌。

讨赖河水险莫测,遇山洪时,河水猛涨,每秒最大流量曾达500立方米;而平常最小流量每秒仅有1.9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9立方米。

墩台的保护与河水的流量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晚动车嘉峪关南→敦煌,
18:23-21:24.还是多买一站.

10.5周日 
西线一日游
阳关--玉门关--雅丹魔鬼域
阳关距离敦煌站70KM,门票50+观光车10元.有阳关博物馆、阳关烽燧.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附近。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阳关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武帝时期,曾是中国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自东向西四郡为武威( 凉州)张掖( 甘州)、酒泉( 肃州)敦煌(沙州 ),两关为玉门关和阳关。
此外河西五州还含天水(秦州)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玉门关 -- 小方盘、大方盘、汉长城

玉门关距离敦煌站100KM,门票40+观光车50,小方盘、大方盘、汉长城.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

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敦煌境内的汉长城是现存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汉长城,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要景点: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

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仓城

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到魏晋时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食的重要军需仓库。

河仓城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约50米处,是大湖泊,水平如镜,蔚蓝透明,岸边长满芦苇、红柳、甘草,东面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

河仓城坐北向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分外城、内城和仓城三部分.

外城城墙已坍塌,残存仓城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9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面积相等并排的3座仓库。

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东西北三面被草地+沼泽包围,南面为高出沼泽的戈壁所掩护,位置险要,隐蔽安全,让人为古人的匠心慧眼所叹服.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汉长城

汉长城,汉代称为“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筑成黄河以西--酒泉的边塞工程。

凡历经平川、弋壁的万里长城,一般都由壕沟、壕棱(在南端)、棱上筑烽燧、烽燧与亭障相接组成。

从永昌、山丹边界始,经绣花庙穿峡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经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从山丹城以北2公里处经过,由城北、拾号、北湾、静安、小寨北缘过,至西屯北折抵山口过烟洞沟入甘州区境。

山丹现存壕沟长59.95公里,深0.8米~3米,壕口宽5米~8米不等。

壕沟里沿有壕棱,呈土脊状。烽燧筑于壕棱上,间距1.25公里左右。列障大都与壕棱上的烽燧相连,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现存3处。

山丹峡口谷以东约4公里则因山因河为塞,没有挖壕,也未筑墙。

从汉代长城的整体走向看:东起辽东,经阴山、河西走廊,向西延伸至新疆。为加强防御,在阴山以北修筑的是2道平行的外长城。两道外城的东段先是横贯于乌拉特后旗的乌力吉苏木、宝音图苏木、巴彦前达门苏木;乌拉特中旗巴音机盖苏木和乌兰苏木。

北面的一道由乌拉特中旗桑根达来苏木进入达茂联合旗的红旗牧场,约由百灵庙之北,折向东南入武川县西部,与大青山北麓的长城会合;南面的一道则由乌拉特中旗的新呼热苏木进入达茂联合旗的新宝力格苏木、西河苏木和固阳县北部的边墙壕村,然后到达武川县西部,与大青山北麓的长城会合。

现代学者称北边的一条为“汉外长城”,在内蒙古境内约498公里;南边的一条为“汉内长城”,在内蒙古境内全长约527公里。

 

这两条长城和赵长城、秦长城在构筑方式上不同。

赵、秦长城因山崖、沟壑据险而筑,几乎全部用石头筑成;而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多在草原修筑,除了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北15公里处为筑石包土的长城外,其他都是夯土为墙。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张掖山丹县,戈壁上并行着2条古长城遗存,分别是汉长城与明长城。

这两条长城虽然外貌结构迥异,却共同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千年沧桑

长城与长城在此交织,时而并肩前行,时而各自独行,汉长城静卧北侧,明长城则隐匿其中,2者并行间距维持在10至80米,共同铺展着历史的画卷。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汉长城巧妙地运用壕沟来替代了传统的墙垣设计,而明长城则选择了筑墙为屏障的防御方式

颜色稍深的壕沟静静相伴,那是汉长城的深沉韵味黄色的城墙高耸地面,那是明长城的壮丽身姿.

雅丹魔鬼域
距离敦煌站175KM,门票50+观光车70,日落班次最晚18:00入园.
敦煌魔鬼城位于在罗布荒原中,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雅丹"是维吾尔语(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雅丹魔鬼域--落日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10.6周一
敦煌莫高窟
票价238普通票,应急票100.
普票看8个窟,含数字影院2个--数字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可以粗略地了解下基本情况.应急票只能看4个窟.抢到这张票是提前1个月,很难,通常是一瞬间可能会放票1-3张,大部分时间显示会是0,等你7788按要求输入后,往往票就没有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为代表窟群。
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16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是稀有文化宝藏。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
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
洞窟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的崖面上,高约40-50米,岩质为酒泉系砾石岩层,由积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沙层疏松,不适于雕刻,故石窟中以泥塑彩绘为主。
始建于16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4大石窟。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现存有壁画、塑像者共492窟,绝大多数分布在南区。
莫高窟的北区除少数洞窟存有壁画,其余则是多达250余个空窟。
现编号的492个洞窟共有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千余身,唐宋木构窟檐五座。
最大彩塑高35.5米(武周证圣元年建第96窟的“北大像”),最大壁画约47平方米(五代第61窟“五台山图”)。
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地面漫铺花砖,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在古代,莫高窟南区主要是佛徒传播佛教义理和礼拜的处所,也有少量洞窟(如河西都僧统洪辩的第17窟)是著名高僧生前的禅房和死后存放骨灰的瘗()窟。
而在北区的200余个徒壁、无画塑的洞窟,则多为画工、塑匠居住的生活窟和僧人行禅的禅窟,少数是佛徒埋葬尸骨的瘗窟。
石窟形制主要有中心柱窟、覆斗顶形窟、中心佛坛窟等;也有一些异型窟,如南北两壁开二至四个禅窟的覆斗顶窟,横宽20米左右的涅槃像窟、七佛并坐窟,高50米左右、由地面直通岩顶的大佛窟等。
彩塑有佛陀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力士像、罗汉像及高僧像等。壁画题材有表现佛陀、菩萨、弟子、天王、力士、梵天、罗汉等等的单身画像(即尊像画);有叙述释迦牟尼从入胎、出生到成长、悟道、降魔、成佛等神化了的传记性的佛传故事画;有表现佛陀在成佛前的若干世忍辱牺牲、救人救世的本生故事画;有描绘佛陀度化众生的因缘故事画;有以汉族传统神话为主包括道家的某些神话的故事画;有描绘佛教传播中佛陀、菩萨、高僧事迹为题材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灵异事迹和圣迹的佛教史迹画(包括瑞像图);有以佛教经典为内容的佛教经变画。这些是莫高窟壁画中的主要部分。
有以一佛二菩萨表现的简单画幅,也有包括众多人物、飞天水鸟、重阁高楼、亭台水榭的巨制;有包括造窟主及其家族眷属画像以及供养者出行图的供养画像;还有包括石窟藻井、壁画边饰,画像、塑像衣饰的装饰纹样的图案画。这些文物遗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精湛艺术的高度水平和有关时代的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考古价值,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

莫高窟最大的一个窟,就是第96窟,又被称作是九层楼。
九层楼位于莫高窟的正中央,总共有9层,也因此才被称为是9层楼。进去以后,其实整个建筑里面都是一个坐着的佛像,高度达到了35.5米,由于内部空间狭小,佛像距离9层楼内部墙壁非常近,人站在佛像之下,需要非常费劲的抬头仰望,想要用照相机完整的拍下来,就更难了,这一张图片确实能很清楚的解释9层楼内部照片稀少的原因。
佛像背靠着山体,非常有气势,这个大佛制作方法是石胎泥塑,经过了多次重新修正,如今看来,仍然很有气势。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9层楼剖面与实景图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人字披顶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覆斗顶

敦煌博物馆因当天是中秋节,闭馆不开.

记录参观的8个窟:
29号  晚唐 
导游老师讲:雕是做减法,塑是做加法.覆斗顶,常年只开50个窟.并且每次参观的路线并不固定,随导游老师的带领及当天参观的人数来机动.洞内不准拍照,参观者随着老师的微弱小的手电筒光来参观学习.

329号 初唐 
老师讲:茅台321/320均出自于这个窟的飞天创意.覆斗澡井顶,大佛,壁画.
其南北两壁为变画。佛龛内壁画尤为精美。讲述了"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的故事。窟顶井心莲花飞天。中心画莲花,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联珠纹样及垂角幔帷,以深、浅红色为主,配以白、赭石、黄丹、色彩热烈,变化丰富。初唐藻井的代表作之一。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332号 隋末唐初

老师讲:三世佛,厚重,宽肩,肚腩突出, 人字披顶.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此窟平面方形,中间设中心塔柱,西壁开横长方形龛,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一身,头南脚北,右胁累足而卧,身长5.6米,经过后世重修。
释迦涅槃像背后原有一排小塑像,大半已毁,现仅残存清塑两身。
龛内西壁画十棵菩提树,北壁画摩耶夫人从忉利天乘云下娑罗双树间哀悼释迦牟尼。这是莫高窟《涅槃经变》绘塑结合的开始。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335号 初唐
老师讲:垂拱年, 以青色主调,宋代开始走下坡路.画-闻香自饱,覆斗顶.
于武周时期,历时10余年而成。窟内有“垂拱二年(686年)5月17日”题记,为石窟断代提供确切依据。
龛内塑像除佛像外均为清修。
龛顶绘法华经变,南壁绘巨幅阿弥陀经变。
最注目的是北壁维摩诘经变,其规模是初唐现存同一题材八幅经变之冠。画面主要表现:文殊师利率诸菩萨、弟子等前来毗耶离城问疾与维摩诘居士相对辩论.其上有:乘云赴会听法的四众及辩法中的种种神通变化;下有:汉皇夷王虔诚听法。画中人、神与山、林自然结合,意境交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此窟覆斗形顶,西壁开一敞口龛,现存初唐彩塑趺坐佛一身,一弟子(清修),清代补塑一弟子、四菩萨。主室顶部为牡丹团花藻井和边沿等处的各种装饰图案,四披绘千佛,洞窟南北两壁各绘一铺经变画。东壁门上画阿弥陀佛等一铺;门南画说法图五铺、药师佛一身及千佛。

此窟有垂拱2年(686年)、长安2年(702年)题记,得知此窟修建于武则天时期。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16-17
老师讲:1.7公里.坐西向东,南北区,立体.

莫高窟第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该窟的上层为第365窟(七佛堂),顶层为第366窟,均为吴和尚独立开凿的系列窟,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即“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

此窟为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顶,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存清代改修之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共九身塑像。佛坛西设背屏直触窟顶。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西夏所绘千佛,色彩单调、千佛一面、缺乏生机,晚期佛教艺术之衰落足见一斑。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坡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甬道南壁有王道士为表其修三层楼之功德,而建造的木碑。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莫高窟第17窟,即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注1)的影堂(纪念堂)。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通晓吐蕃语,转译佛书,精通佛理。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对敦煌及河西地区的统治,重新归附唐王朝。因洪辩力助张议潮收复敦煌及河西,后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吐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洞窟从地面至窟顶高3米,面积较小。靠近北壁地面上有一长方形禅床。禅床上端坐的是洪辩高僧像,这身塑像是敦煌彩塑代表作之一。塑像极具写实风格,高僧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他头部颅顶丰隆,面部饱满,额角和颧骨轮廓硬朗,目光炯炯,眉棱、眼角、嘴角的细微表情表现出这位中年高僧庄重自信的神情和风度。高僧背后壁上画菩提树二棵,树枝上悬挂着净水瓶和布袋。东侧菩提树下画一持对凤扇的比丘尼,西侧菩提树下画一执杖、持巾近事女,表示他们曾是洪辩法师生前的侍者。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12号 晚唐
老师讲:阿弥佛,东方药师,覆斗顶
晚唐代表窟之一,五代重修。覆斗形顶殿堂窟。主室东壁门上方有墨书供养人题记,故又称“索法律窟”。
主室四壁共绘经变画十幅。
西壁佛龛南北两侧分别画普贤变、文殊变。
南壁绘法华、观无量寿佛、弥勒等经变。北壁绘华严、药师、天请问等经变。
东壁南北两侧绘报恩、维摩诘经变。
南、北、东三壁经变下方各绘有关上述经变之各品故事画的条形屏风画。
此窟较为精彩的画面有弥勒经变中的“婚礼图”和法华经变中的“作战图”,作为了解和研究唐代婚俗与战争的形象资料,极为生动逼真,说明晚唐时期经变画世俗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西壁佛龛及部分窟顶壁画 
   
61号 五代十国
老师讲:全壁画,内容为:4角4大天王,五台山,文殊,文殊堂,山西地图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甬道和主室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东壁门南—曹氏家族的女供养人  
   
此窟又称 “文殊堂”,主要是供奉文殊菩萨而修的.文殊菩萨在佛国世界无穷的智慧,传说他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自北魏起深为佛教徒所仰。随着文殊的著名,文殊道场的五台山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深受佛教徒的信仰,文殊是佛教知识分子的代表,唐代又是一个崇尚文化的盛世,因而文殊在唐代达到极盛时期,五台山也就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处道场.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洞窟西壁—五台山全图

71号 初唐
老师讲:完整,苦行僧,安南,覆斗拱
第71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一层,初唐时营造的覆斗形顶洞窟,西壁开一龛。


                        河西走廊之行--国庆
                                                                     西壁龛内 释迦佛一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独孤老人
后一篇:祝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