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2020-03-30 08:30:03)
标签:

杂谈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人们都知道“铜奔马”是中国旅游的标志,但是这“铜奔马”源自于何处,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地处古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咽喉部位,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省武威市,就是这“铜奔马”的故乡。“铜奔马”正名为“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为国宝级东汉时期的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区的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5年以“马超龙雀”的名称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旅游标志。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雷台,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区北关中路,为前凉时期(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之灵钧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雷台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气势恢宏,建筑雄伟。1969年,有关部门在雷台下发现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这尊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5公斤,呈飞奔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矫健彪悍,右后足巧妙地轻踏在一只展翅飞翔而回首惊视的飞鸟背山,极具震撼力,赋予了奔马旺盛的生命力。铜奔马铸造技术精湛,蕴含着深刻的天马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极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秋走“宁蒙甘”(十六)天马的故乡——武威
甘肃武威,古称“凉州”,“雍州”,简称“雍凉”,地处欧亚大陆桥之咽喉,河西走廊之要冲,古时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郡置府,曾经一度成为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天朝”的第三大城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温末,六谷吐蕃以及西夏等藩国曾先后在此建都,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当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从此出发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平定西域,为彰其“武功军威”故命名凉州为“武威”。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武威自古以来就是“屯兵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又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武威,还被称之为“六朝古都”,“雍凉之都”,“凉州故地”,“西北佛都”,“马超龙雀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方侠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葡萄酒城”等等,武威这座城市头上的“光环”还真不少。但朗朗上口的,还是这座城市到处显现的一幅标语——天马行空,自在武威。


(文中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