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东欧之行(六)布达佩斯·多瑙河上好风光

标签:
杂谈 |
布达佩斯,欧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被誉为“多瑙河明珠”。蓝色的多瑙河水(尽管看上去并不怎么“蓝”。呵呵..)穿城而过,把布达佩斯市区一分为二,左岸为“布达”,地势较为险要,陡峭的岩石山上有布达城堡(王宫),马加什教堂和渔人堡等建筑群。右岸为“佩斯”,地势比较平缓,其腹地是一望无际的匈牙利平原,沿河岸边布满了写字楼,酒店,商店等城市服务设施,尤其是岸边宏伟壮观的匈牙利国会大厦,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2004年的春天,因为拍摄《天涯海角福建人》笔者曾经到访过布达佩斯,三天时间走了不少地方,唯独就是没有从多瑙河上看看这座城市。此次重游布达佩斯,旅行团特意安排了多瑙河乘船游览项目,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匈牙利国会大厦雄踞多瑙河右岸,是布达佩斯地标式建筑之一,在欧洲仅次于伦敦国会大厦,在欧洲大陆则是第一大国会大楼。匈牙利国会大厦于1896年动工建设,历时8年于1904年完工。大厦占地面积17745平方米,共有691个房间,大厅和会议厅,仅楼梯长度总长达20多公里。大厦外形模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融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和匈牙利民族风格于一体,建筑中央圆塔高96米,旁边两座哥特式尖塔高72.6米,屋顶还有高低不同的22座小尖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据说,当年为建造这座大厦,用掉方砖40万块,珍贵石料100万块,用来装修装饰的黄金超过40公斤,非常的“奢侈”。整座大厦装有13部电梯,27个门可以进出,而通往正门需要登上96个台阶。这96个台阶,以及中央圆塔高96米,绝不是简单数字的“巧合”,而是为了纪念匈牙利人的祖先马扎尔人于公元896年西迁到这里,开始建立匈牙利王国。这“寓意”真够深的。
说了这么多,这国会大厦我们并没进去参观,只是从大厦旁边和水上路过而已...
链子桥,始建于1849年,多瑙河上第一座连接布达和佩斯的桥梁,也是布达佩斯著名的标志性风景之一。
自由桥(绿桥),又称“佛朗茨桥”。远处是伊丽莎白桥,也被称为“茜茜公主桥”。两座桥是“夫妻桥”。
玛格丽特桥,也被人称之为“黄桥”。
多瑙河上看布达佩斯,肯定离不开这多瑙河上的“桥”。多瑙河在“布达”和“佩斯”之间一共有多少座桥?有人说是7座,也有人说是9座。其实到底多少座,没必要去考证。以下几座有点儿“名气”的,倒是需要记得。
首先是链子桥,又称“塞切尼大桥”因赞助商名字而得名。大桥始建于1839年,1849年竣工,全长380米,它是多瑙河上第一座连接布达和佩斯的桥梁,也是当年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桥之一。大桥西岸桥头有石砌高大的凯旋门,桥头两端各有两尊石狮镇守,雕饰精美,显得稳重大气。链子桥,是“布达”和“佩斯”合并的象征,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自由桥,又被称之为“弗朗茨桥”,长333米,宽20米,始建于1894年,1896作为庆贺匈牙利建国1000年而开通,是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上的第四座大桥,大桥早先以建立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命名,相关部门为了体现“还政于民”的理念,后来改称“自由桥”。
伊丽莎白桥,因桥身纯白,俗称“白桥”。“白桥”始建于1847年,主跨长290米,全长380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吊桥,被誉为是多瑙河上“最优雅”的大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原来的“白桥”被撤退的德军所炸毁,现在的桥是1964年重建。“白桥”,是为纪念在建立奥匈帝国时发挥重大作用的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而建,她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茜茜公主一生钟爱匈牙利,她为消除奥匈两个民族的矛盾做出了重大贡献,加之她的善良,真诚和美丽,深受匈牙利人民的爱戴。
玛格丽特桥,俗称“黄桥”,始建于1872年,1876年建成,是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上的第三座大桥。这座大桥有点“怪”,桥身分成两部分,呈165°夹角,中间伸出一个小桥,通往多瑙河中的玛格丽特岛。
此外,还有一座“裴多菲桥”,有人把它称之为“绿桥”,以大诗人裴多菲·山多尔的名字而命名,全长514米,修建于1933年,也是多瑙河上著名的风景点之一。多瑙河上还有几座铁路桥,公路桥,大多是为两岸人员车辆来往和交通运输服务,在此就不细说了。
多瑙河畔景色如画,可惜天公不太作美,图片质量一般,请多担待。
(图片均为手机拍摄,文中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